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 正文 >

教育家型校长与学校发展丛书读后感(合集3篇)

来源:读后感 日期:2024-03-25 浏览:

【www.haomaoyi.cn--读后感】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育家型校长与学校发展丛书读后感(合集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 教育家型校长与学校发展丛书读后感

日前,据媒体报道,武汉市教育局公示了一份“武汉市教育家型校长培养工程(义务段)”名单,20位小学校长和20位中学校长成为首批培训对象拟定人选。

为什么要培养教育家型校长?武汉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称,这是校长队伍建设的最新举措,当地教育正处于持续高质量发展阶段,时代对校长们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一批不仅专业素养过硬,更具备先进教育思想、前瞻性教育理念的校长办学治校。

其实早在2010年,教育部就提出,中小学校长承担着引领学校改革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历史重任,要大力倡导教育家办学,把加强教师、校长队伍建设作为未来10年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2014年,教育部启动实施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计划,明确提出在培养推进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带头人的同时,造就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教育家型校长。近年来,教育家型校长这一概念直接出现在各地的培养工程中,如河北省和江苏省分别于2019年、2020年启动“中小学教育家型校长培养工程”“教育家型校长创新培育计划”。

实施教育家型校长培训工程,目的可谓十分明确,就是要把校长培养成教育家,以推进学校实现教育家办学。所谓教育家型校长,也是与“官员型校长”对应而言的,要求校长要懂教育、懂教育管理,是专家型校长,更是教育家型校长。不过,对于教育家型校长如何产生,教育界和社会舆论却看法不一。

目前各地实施的教育家型校长培养工程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把入选培养工程、培育计划作为校长的荣誉,似乎只要入选了相关工程及计划,就已经是教育家型校长了,这也是各地要对入选计划的人选进行公示的原因。通过搞工程、计划来“产生”教育家型校长,会导致校长们过度关注“入选”本身,而非重视培养、成长过程。

二是培养工程虽然也强调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中培养教育家型校长,但总体而言仍然存在重理论培训而轻实践的问题。在具体办学中,不少校长都能说出各种教育理念,但是身体力行的并不多。比较典型的是,我国的基础教育名校,往往是当地的升学“牛校”,在素质教育的外包装下,实际进行的是应试教育。至于具体原因,则多是基础教育缺乏教育家办学的制度环境,包括中小学缺乏办学自主权,地方政府用片面的升学率考核学校办学,以及考试招生制度用单一的分数标准评价学生等。

加强对校长的继续培训,更新校长的知识结构与办学理念,这当然是培养教育家型校长的一部分。但更重要的是,必须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的放管服改革,把办学自主权落实给学校。2018年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就指明了两者的关系,既要面向全体中小学校长,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校长办学治校能力,打造高品质学校,又要支持教师和校长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要让校长成长为教育家型校长,制度环境尤为重要。

2020年9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指出,要注重选优配强校长,要把培养好、选配好校长作为激发办学活力的关键因素,完善校长考核管理与激励机制,不断推进教育家办学治校。这要求改革校长遴选机制,各地教育部门、学校在选拔校长时,要公开听取教师、学生家长的意见,按教育家的要求选拔能够胜任的人选。同时,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以科学的教育政绩观、价值观,促进学校办学回归育人本位。只有在这样的办学环境中,才会涌现出更多的教育家型校长。

第2篇: 教育家型校长与学校发展丛书读后感

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没有定位,就没有地位;没有眼界,就没有境界。作为新时期的校长,要从教育的思维方式、观念角度、问题意识等方面,不断加强学习,深入思考,提升自己的能力

1.顺应时代力。做一个学校校长,不容易!说小一点,他关系学生的学业前途;说的大些,他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一个国家、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人才要求,也有自己的教育目的。强国必先强教,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工作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彻底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顺应时代的需求,新时期的校长首先要树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现代化教育理念包括五大方面,即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是灵魂),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教育模式的现代化,教育手段现代化,教育技术现代化。其次,新时期校长要坚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树立学会生存的观念,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学会欣赏自己的学生;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2.课程领导力。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每位校长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只有优质的教育才能振兴中华,低水平、劣质的“应试教育”则会误国殃民。

一个校长,要深刻认识新课程改革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标准是教师上课的依据而不是教条,教师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是为了教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个校长,要有明确的课程目的,课程设计体系,为了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发现人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彰显人的个性,提升人的素质。

一个校长,要学会听课,学会评课,要不断提高对教师课堂教学指导能力。要明确听评课目的、掌握方法、建立机制,注重效果。“随堂听课看态度,常规听课看水平”。

一个校长,要抓好教师专业化发展,打牢课程领导力基础。“没有一流的教师,就没有一流的学生”“教师的生活品质决定了学生的生活品质,教师群体和个体的发展,是教育持续发展的基础”。校长要认真规划教师队伍建设,从提高教师能力出发,积极培养智慧型教师;从提升教师品质出发,积极培养合作型教师、爱岗敬业的教师。

3.文化领导力。有人说,一流的校长应是有文化领导力的校长。一个校长,应对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力,有清醒的规划力,有强烈的影响力,有认真的执行力。北京101中学程翔校长说“一所学校,一旦形成它的文化氛围,这所学校就成熟了。”学校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生是流动的,教师是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文化,能否反映学校的文化倡导,关键看校长的领导力。学校的“文化力”就是学校软实力。学校文化不仅影响着师生的行为方式,而且决定了师生的价值取向和学校的发展方向。因此,校长的第一要务应该是致力于学校校园文化的引领与构建,并用文化统领学校的协调发展。我们有文化兴校的优良传统,但我们缺乏学校文化兴校的主要抓手,有的学校不从学校历史积淀中吸取精华,不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模仿出来、千篇一律的“校园文化”建设和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只能让学校灭失精神家园。

4.沟通协调力。学校作为一个小“社会”,不可能没有矛盾。作为校长,要有解决问题与矛盾的能力,构建和谐校园。首先,校长要充分认识人性的优点和缺点,把握住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都追求快乐而不是痛苦,人都希望得到尊重而不是贬抑,人都有价值目标而不是虚度时光。其次,校长要掌握沟通与协调的艺术。懂得霍桑心理效应,尊重教师,尊重学生,让师生因受到尊重而自我觉醒,自我更新;懂得“自己人”心理效应,打破人际位差,多用“我们”,少用“你”和“你们”,让师生对“自己人”的话更信赖、乐接受;懂得互悦心理效应,用欣赏的眼光,赞美的语言,多吹“南风”,慎刮“北风”,激励师生前进。第三,校长要头脑清醒,保持本色,做理性的沟通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不为虚情所惑,不为歪理所困,不迷失方向,决不能成为被沟通者的“阶下囚”。

教育有痕,教育无声,新时期做好一名校长要博览群书,精研覃思,做一名教育家校长更要海纳百川,兼并包容,不断融合与创新,全方位,全多渠道提升自我综合素质与领导力,努力谋划学校发展,特色发展、跨越发展,实现学校发展现代化。

第3篇: 教育家型校长与学校发展丛书读后感

"教育家办学"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创新。"教育家办学"的根本是按教育规律办事,充分体现教育的科学发展,真正回归教育本真。要实现"教育家办学"的战略目标,把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红利,就要深化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思想探索,走向专业化发展的最高阶段,在教育实践考察中交流学习、相互促进,并依托校长工作室聚同化异。

第一,中小学教育家型校长办学要在理论积淀的基础上实现实践升华。 做教育家型校长,既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教育理念,还必须亲身参加教育实践。否则,自己的教育理念再高明,教育理想再宏伟,构建的教育理论体系再完善,也只能是一纸空文;做教育家型校长,只有自己通过各种形式掌握了理论,并将理论融入到教育实践之中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教育理想,才是其价值彰显的主要形式,才能被称之为教育家;做教育家型校长,只有深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与教师交流,才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当前教育的真实状态以及教育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跛行的教育是走不远的,只有脚踏实地通过实际行动去彰显教育的价值,以爱育人,从学生需要的细微之处出发,中小学校长才有可能成长为教育家型校长。

第二,中小学教育家型校长办学要明晰可为与不可为的道德鸿沟。

中小学校长是守护基础教育大门的人,他们既需要按社会标准、世俗尺度办学,也要秉持、恪守本校教育哲学,点燃并汇聚教职员工的教育理想,创设儿童之家,建筑教育生活的起居之所。对教育家型校长办学的热切呼唤,是针对教育的行政化、平庸化、功利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而言的,是对教育本质异化的有力回应。中小学教育家型校长要静下心来去思考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因素,明晰可为与不可为的道德鸿沟。简言之,就是教育家型校长要有使命与责任意识,作为一个富于道德情怀、致力于社会进步的知识分子,必然要与社会和权力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唯分至上”,为了升学指标与达线人数丢失了教育的本真追求,出现“伪教育”和“反教育”现象;教育家型校长要有傲骨风气,不能为了自己的前途而去阿谀奉承上级官员,走向了“行政人”而丢弃了作为教育者、服务者、引领者的角色认同;教育家型校长要有人文关怀,不能将学校优秀业绩归功于某一人,要认识到集体的智慧与力量,主动对师生进行生命关怀与民主管理,实现学校的常态发展。

第三,中小学教育家型校长要实现专业化发展。

从社会发展对从业者提出的要求来看,“专业化”越来越成为社会各行各业人员发展要求的主要代名词,对于学校组织而言,校长作为学校发展的引领者,更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校长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中小学校长要有把握学校长远发展的视域与眼界;要有组织学校课程改革与教学工作高效运行的领导力;要有应对信息化快速发展而引发的知识选择与判断的学习力;要有维护组织和谐运行,实现集体内部相互关怀的感染力与亲和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彰显中小学教育家型校长专业化的价值引领。正如文喆所说:“学校发展过程中,课程教学的领导能力,学校师生员工的凝聚能力亦即学校文化的创新改造能力,以及学校内外关系的协调能力,可能是新时期校长最重要的三项能力,是校长作为专业人士的主要特点,也是理想的教育家校长的根本特质。”在当前社会环境中,需要一大批中小学校长的可为与敢为,校长要通过研修与学习、课题研究与内化以及教育教学实践等形式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当好新时期的新校长,办好新时期的新学校,为当前基础教育秩序的健康、稳定、绿色发展守住一方净土。

第四,中小学教育家型校长办学要优化制度环境。

一位普通的中小学校长要想成长为教育家,除了自觉的强烈意愿,更需要适宜的制度环境。然而过重的生活压力与行政负累,使得学校发展“变了味”“走了样”。放眼乡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校长的生存境遇,工资待遇不高,生活幸福感普遍较低,以至于形成部分地区校长有心问学却无力办学的尴尬现象。对于中小学教育家型校长的健康成长而言,制约其成长的另一困境就是教育管理体制上的桎梏。长期以来,受“官本位”思想的浸染,中小学校长亦或主动迎合,亦或被动接受,毫无任何自由办学的权利。正如有学者指出,正是在现代发达的管理制度中,人极易变成被控制的机器,丧失内心的自由,丧失对现代社会制度的否定和批判的原则。为此,在教育经费投入后4%时代,继续加大对乡村偏远及贫困地区中小学教育经费投入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教育管理体制的管办评分离,进一步完善绩效导向的教育人事管理、校长继续教育、“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等制度,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家型校长来办学与治学,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家型校长的理想信念和使命担当 教育家型校长的必备品格

本文来源:http://www.haomaoyi.cn/xindetihui/68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