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门文章 > 正文 >

无人区影评

来源:热门文章 日期:2020-05-29 浏览:

【www.haomaoyi.cn--热门文章】

无人区影评

  无人区影评精选(一):

  《无人区》,是一个近年来国内比较少见而且成功的西部公路片。一个律师远赴戈壁,为盗猎者辩护成功,因盗猎者无法支付律师费用,律师开走了盗猎者装有盗猎鹰隼的汽车,盗猎者让杀手去追杀律师,途中遇到了一系列黑色幽默而又无比沉重的事情,生动刻画了无人区内各色人等泯灭人性追逐利益的丑恶嘴脸,残酷的经历最后让律师重新找回人性,用自己生命阻止了鹰隼非法交易并救出舞女。

  影片开头的旁白讲述了两只猴子的故事,“猴子想吃树上的桃子,却要避免被老虎攻击,所以两只猴子决定合作,一只上树摘桃,一只地下放哨,树上的保证要给树下的一半的桃子,树下的保证不擅离职守为树上的放好风。于是,两只猴子变成了猴群,最后猴群变成了人群。人与猴子最大的区别就是,人能够使用火。”这段旁白讲述的就是整部剧想表达的资料,同时也为“人”赋予了本剧所特有的定义:动物都会有趋利避害的自然属性,而动物要成为人,务必要有两个人相互信任的社会属性,要能够将后背放心交给对方同时又能够真心为对方服务,否则,人不为人。

  无人区讲述的就是这么一个广袤戈壁中无“人”的故事,一个纯粹的只有动物在追逐各种利益——与他人无益甚至有害的利益——的故事,剧中所有的人都无法成为那两只猴子,遑论为人!宁浩是在用没人性的方法来讲述人性。

  律师和盗猎者不是那两只猴子。当盗猎者问律师“或许我是真的要撞他呢”时,律师冷漠的回答“这与我无关”,律师只是在追逐为盗猎者赢回自由后获得的酬金;而当律师开走了他那辆装有鹰隼的车时,盗猎者毫不犹豫的派出杀手去杀律师,他要的只有鹰隼给他带来的高额报酬。

  盗猎者和杀手不是那两只猴子。盗猎者开车撞向警察时,根本没有思考到同在车中的杀手的安危,他要的只是车中的鹰隼;杀手在从律师手中拿回鹰隼后,也同样将盗猎者抛诸脑后,而径直去往贩卖鹰隼的地方。

  夜巴黎老板跟舞女不是那两只猴子。老板只是利用舞女来赚钱,根本没有把她当人看;舞女每时每刻都在编着各种谎话,期望客人把她带出这个她被卖来的地方。

  盗猎者和鹰隼贩子不是那两只猴子。他们之间只有贩卖鹰隼的利益关系,没有丝毫的信任,在被律师挑拨后,就能够轻易刀枪相向。

  律师跟舞女也不是那两只猴子。舞女只是想利用律师逃走;而律师带走她是为了不让自己“撞死”杀手的事情被别人明白。但是,当舞女掏出自己多年来靠跳舞和卖身获得的钱,求盗猎者不要杀律师的时候;律师说他不喜欢和动物在一齐,尤其是马,当他跨上马背,奔向营救舞女的路上的时候,他们成为了那两只猴子。最后,当盗猎者开着油罐车冲向舞女,律师义无反顾的掏出火机,与盗猎者同归于尽。“人与猴子最大的区别就是,人能够使用火。”是火最终让律师的灵魂得以升华,他最后成为了人,旁白的黑色幽默,却让人只能沉思,无法开怀。

  剧中,盗猎者多次表示,想和律师成为朋友。但是律师都婉拒了,“我和你还是不一样的”,“你不会明白的,因为我们不一样”;盗猎者最后也承认了这一点,“你是吃素的,我是吃肉的”。剧中不止一次提到,律师是吃素的,而且不喝酒。其实他们都是吃肉的,从当盗猎者答应把车给他的时候干了一杯酒,律师虽勉强却也一饮而尽就能够看出来,在追逐利益这方面,律师和盗猎者是一样的。只是律师也吃素,盗猎者只吃肉罢了。吃素和吃肉抽象出来,就是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他们都有着最原始的追逐利益的本能,盗猎者只有这点动物的本能,而律师多的那一点点吃素,则是他潜意识里尚未熄灭的一丝人性。没有这丝人性,最终他也不会升华为人。

  剧中还有一处黑色幽默,那就是律师多次提到“我要上头条了”,四年前拍摄的电影竟然与当前比较热议的“头条”话题撞车,倒也在观影中徒增了不少乐趣。但是,再幽默也是黑色的,律师不同时段说出的“我要上头条了”正是见证他自己逐渐从动物转变为人的过程——开始是为盗猎者打赢了几乎不可能的官司而企盼名利双收,到最后为阻止鹰隼交易救出舞女而牺牲自己。

  故事的最后,警察带着舞女离开了无人区,舞女最终成了舞蹈助教。结局似乎是要唤醒人性的完美,但是如此阳光的结局却显得如此突兀,与全剧整体的黑色风格也是格格不入。笔者根据宁浩《疯狂》系列、《黄金大劫案》等影片一贯的黑色风格妄自揣测一下,其实警察在律师拉起手刹导致翻车的时候已经死了,舞女在油罐车爆炸的时候也与律师一齐走了。无人区内所有的“人”都死了,无人区最终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无“人”区,或者说一开始那里就不曾有人吧,中间重拾人性的两个人也随即烟消云散了。这从片名“无人区”三个字的表现形式上或许也可见一斑,其中只有“人”字是阴文,是没有的。这段多次审核后加上的结局可能是宁浩故意给大家开的一个玩笑,用这种浪漫主义的手法,来表现出人性最终是变好的,虽然格调上去了,但总有狗尾续貂之感,将黑色的表现手法、用没人性来讲人性的深沉打破了。而据说故事开头那个总领全剧的旁白也是之后加上的,是在为全剧定一个格调,避免全部揭示人性的黑暗而造成不好的影响。如果确实是出于这种思考的话,那么真的是想太多了,当律师扔出打火机的一刻,油罐车的爆炸火焰已经将律师和舞女两个人的灵魂升华了。

  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想弘扬什么未必非要摆在面上,电影本不是教科书,它需要给观众留有更加深邃的想象空间。观众能读懂什么就是什么,刻意拔高,反而肤浅了,或许最难过、最痛苦的,却是宁浩自己吧。

  无人区影评精选(二):

  大银幕自有一套道德标准,牢不可破,没有通融。不管影片成本高低,类型为何,在几国的影院公映,都得遵循如下法则:若主角不是以正当目的或出于被逼进行伤害和杀戮,他无论如何得不到救赎。往宽容了编,自然能够有多种发展,全看主创喜好,但上述是个底线,电影再怎样黑色,再怎样宿命,再怎样绞尽脑汁制造离奇叵测,道德法庭的审判摆在那里,不偏不倚。

  凡事到了中国,都要裹上一层中国特色,电影也不例外。在中国更为严苛,只要你是犯罪分子,甭管是否伤天害理,是否被逼无奈,所作所为在道义上是否得人心,最终都得伏法。有人说,近几年审核有所放开,其实还不是一样,《铁三角》,《神探》,《夺命金》等放在这天上,还得自首作结,只是也许不那么生硬,那么荒腔走板。所谓的进步,但是是《无人区》从不准上到准上了,想改变片中人物的结局,犹如蚍蜉撼整座亚马逊丛林般无力。

  笔者以前写过,只要熟悉国情,与本片同期公映的《扫毒》结局很好猜,但那毕竟还需要作些推理,而《无人区》呢,宁浩无时无刻不在把结局硬塞到你脑子里去。只见那些配角粉墨登场了,有的威胁恐吓,有的敲诈勒索,有的智力低下,有的奸诈暴躁,有的穷凶极恶,有的滥取人命,从他们一露面的那一刻起,就在狂刷观众的负面印象,变着法子飞攒我们的怒气槽,此等人渣败类,若末了死少了一个,就不够释放情绪,就不够大快人心。虽然他们阴阳怪气的做派、妙笔生花的台词,让我们笑得很欢畅,但想想这黑色幽默背后的,小则真金白银付流水的心疼,大则血淋淋的子弹爆头、挖心掏肺,守法公民们不寒而栗了,期冀老天给予严惩。至于徐铮的下场,本来是存疑的,虽然人性的弱点蹭蹭的往外跳,好歹有着迷途知返的救赎可能,主创要捧要虐都能够,但第三幕一开始他重伤了一个警察,一个秉公执法的警察(据说原版里是杀死),于是他的棺材板也被敲上了钉子。吊诡的是,他对警察“痛下毒手”的一刻,正伴随着他作为主角仗义敢为的精神升华,两个大俗套绞缠在了一齐,却绽放出格外的不俗,这是宁浩的点睛一笔。

  一部电影,“坏人”多算不得厉害,厉害的是坏的毫无理由,或者说天经地义。《无人区》的坏人几乎没有性格刻画,宁浩恨不得给每人脑门上贴坏人两个字就完事。这群坏人的来历也绝口不提,有那么多驾车闷驶的时间,他们硬是闭紧了嘴不谈往事,这封口费花的很值,没来历的恶棍最叫人胆寒。《黑暗骑士》的小丑无端端跑到高谭市兴风作浪,中间坦白过两次疤面来历,自相矛盾,都是谎言。这个像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反派,是一种绝对之恶的象征,所有蝙蝠侠电影反派中,只有他的身世空白,所以最叫人铭记。坏人的塑造,能够省却性格和经历,但务必给他一个动机,小丑向往彻底的混乱,他的一切行为有了依托。《无人区》生动的展示了一群穷山恶水养出的刁民(绝无地域歧视),有着自己简单而不容侵犯的生存经营守则,不惹则已,一惹天翻地覆。被骂作“不是人”的猎隼老大,也许确实不具人性,而是心理学课上讲的那占人口二十分之一的反社会分子,天生只能看到利害关系,尝不到情感触动,冷血嗜杀得有理有据。这群坏人求财的求财,寻人的寻人,复仇的复仇,简单原始的动机交织在一齐,构成一个连环杀局。都是粗线条,但粗有粗的好处,简单的未必不是好人物。从他们的表现看,毫无疑问,都是人,能够令观众信服其真实的

  人,而不是导演操纵的杀人工具。

  这个故事里有很多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曲折巧局,自然属于不好剧透。严禁剧透的电影分多种,有些能够多透些过程,结局万万说不得,比如《十分嫌疑犯》,《搏击俱乐部》等,《无人区》恰好相反,结局早早给出,过程却需亲自体验。一群人的归宿是注定的,中间却有千百条路可选,互相间有千万种交错方式,和两种亚类型不乏相通,一是磨难式公路片,命运变着花样折磨(一群)主角,二是生死游戏类,资料多是一群人被放逐到封闭环境互相残杀。《无人区》剧本千锤百炼,除了诸多严丝合缝、拍案叫绝的道具呼应,还灵活的借用了上述两种亚类型的“剧本外挂”。

  首先一点,把他们的生命力调成橡皮筋,可高可低,试想,若几榔头没有敲死黄渤,抑或一卡车撞死了黑老大,整个故事就成另一幅景观,但结合他们之前的挨打潜力,照样自圆其说,怎样处理有利,导演有充分选取权。故事里还经常有猛然窜出第三方来救场的情节,一个典型的多阵营乱斗故事里,线性叙述照顾不到所有的群体,能够很方便的安插这种外挂,再举例,卡车司机明明跟老二结的仇,结尾却不由分说干了老大,是他们之前就认识,还是透过某种渠道得知——观众任意脑补就是,反正不露破绽——再次带给了剧本创作上的自由。《无人区》是一个活用导演解释权的经典范例。

  片中的西部并不是一个背景装饰,人烟渺茫的生态,残酷狂莽的风骨,对接上了我们印象中的西方西部片气质。其实西部片这个类型本没有定数,各国拍的有各国特色,如果中国有西部片,这就是了。不像《西风烈》(为什么那里也有余男),拿狰狞凛冽沙漠的做了个打架的舞台。徐铮展示的是一个牛仔游侠的诞生,以前西装革履的知识分子,妄图搬弄自己熟知的生存法则在那里持续尊严,经受了一连串的挫败,眼镜摔碎,衣服撕碎,蓬头垢面,才发掘出抗争的勇气和本事,骑上高头大马,用自己最擅长的思维优势,夺回了上风。即使在好莱坞,西部英雄也并不只用枪,他们用拳脚,匕首,鞭子,炸药,陷阱,计谋,甚至还靠书本(《双虎屠龙》)来解决争端。当徐铮大义凛然与对手摊牌,我们在心里为他欢呼一声,但随即又不得不意识到他偏离大众道德标准的现实,略带无奈的理解他的结局。所以那为应付审查强加的一段后话,我并不认为是败笔,它带给一个虚幻梦境与现实世界的缓冲气垫。这个梦太黑暗残酷了,从那里醒来,需要一个过渡的通道,所以余男拉开了窗帘,让柔和的阳光洒了进来,照在屋子里那些与暴力绝缘的孩子身上。

  无人区影评精选(三):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初,性本恶?这是很多年来就一向有人探讨未断的话题。近期在电视屏幕上再度闪亮的《最强大脑》主持人蒋昌建,多年前就因曾在某辩论赛上雄辩此题而一举成名!既然人性的命题很有探讨的价值,艺术家们也就从来没有停下对其的艺术剖析与个人阐释。电影《无人区》亦把镜头对准人性的最深处(最暗处?!),试图努力的充分展示,不做简单的道德判官。或许,人性的善与恶本来就包容的存在于一个人身上,只是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境况、情形之下,暴露不同的那部分特质罢了……

  影片展开叙事本文的语境十分特殊,或说趣味。——无人区,是一片作为人存在的类“真空”,这也正是影片主要的吸引话题与招来争议的缘由。即是说,探讨这一严肃命题的冗余前提或外部干扰都某种好处上的抽离,至少也是很大程度上的刻意降低。

  由此,在那里,无人区里,人,作为理所应当的社会化的人,当社会、制度、法律、程序、关系等等,统统近乎于盲区的时空里,人性又会做出怎样的自然释放?人性,究竟是善根,还是欲望呢?人与动物,到底有着怎样的差别?人性与动物性,又到底有着怎样的距离?就成为观众脑海里需要不断自问的命题了!影片主要的叙事线索一向围绕着诱捕和贩卖鹰隼,显然就具有了某种微妙的主题隐喻。个性是影片开篇,凶猛骄傲的鹰隼由于抵挡不了诱惑而遭捕捉,最后也难逃被贩卖或杀戮的命运!当然,这很难简单的给出标准答案,而影片也无意于此(即使影片呈现的后者比重更多),重要的是要引发影片观者的自我思考。当年的辩论赛上,反方用“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要用它来寻找光明!”精彩结束了这一辩题辩论!

  可能是迫于公映修剪的缘故,影片整体叙事节奏略嫌散淡,部分镜头段落稍显跳跃。窃以为,创意当初如果把影片故事直接换为其他乱世背景,类似民国,或许就能够更加自由无束的大展手脚了。另一部国产影片《我的唐朝兄弟》这方面就要做的高明得多!

  曾在《红河谷》中扮演头人的藏族演员多布吉,个性鲜明,在本片中表演很出色,形象到神情,都很有说服力。

  文末,写下当时观片影院灯亮,脑子里突然冒出的两个句子:

  在黑暗里我看到了晨旭,在阳光下我看到了尘埃;

  走进茫茫无人区,我该如何应对茫茫人海……

  无人区影评精选(四):

  《无人区》如果从类型片上说,就是公路片加西部片,没有喜剧元素,一点都没有。元素其实是十分清晰甚至是粗暴的,像个随时从嘴里啐出啤酒瓶盖的大老爷们:有公路,看不到头,像不归的命运,主人公在这条路上遭遇前后总段的各种拦截和捣乱;西部风光,汽车旅馆改成“夜巴黎”式的杂种玩意;有杀戮,赏金猎人(其实就是买凶杀人,黄渤演)有,罪恶大佬有,走投无路的孤胆英雄、接近堕落但人性未泯的中产男人(这个十分有意思,我下一段说),徐峥在最后一刻骑马去救余男那场戏就是向西部牛仔致敬嘛,坏女人(主要是妓女),作为雄性荷尔蒙随时射开的类型片一点调剂,当然宁浩真的不会拍女人,他自己也承认,余男显得有点傻和古怪。

  《无人区》讲述的是一天一夜加半个上午零六分钟发生的故事,此刻大家看到的人物造型只是片中的一部分,将来观众会看到很多不同于以往的变化。在片头徐峥戴着眼镜、穿着衬衫,个性斯文,一副有学问的样貌,就像易中天。但随着影片剧情的发展,这个主角最终成了一个行侠仗义的佐罗式人物。

  男主角开车去西部,在路上不断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从而引发许多故事。故事背后,人的动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相互斗争等深层主题,都会在“公路”上演绎出来。

  2013年12月3日公映。虽然是完成于2010年的电影,但《无人区》在业内外的关注度一向不低,因为资料原因而进行了补拍和修改,在沉寂了3年多之后,这部公路警匪片最后要和观众见面了。影片全程在新疆取景,讲述徐峥饰演的律师赴新疆一座边缘城市为一名盗猎者辩护,结果在回来的路上反被追杀,途中还遭遇了舞女、走私贩、盗贼、警察各色人等,上演了一出惊心动魄的逃亡之旅。

  无人区影评精选(五):

  无人区——本来就不是给人看的

  本来说好了今年封笔休假了,但这部电影不管从情节类型、放映历史都实在特殊,我还是有必要在第一时间谈谈观看《无人区》后的些许感想吧。

  我早已做好达不到沸点的心理准备来应对《无人区》,对于一部迟到了四年,经历过三年无数次修改补拍的补丁片,我没指望它在华语片里能到达10分的水准。但即便如此,宁浩还是告诉了我们他不只是会拍“疯狂”来迎合浮躁的社会,沉淀下来,他也会思考人生并且有向盖里奇、昆丁、科恩兄弟这样的大师级导演看齐的野心的。所以哪怕被肢解得再残缺破碎,这部呈此刻影院里的难产儿还是到达了8分的高度。

  无人区的外衣是西部片、公路片,透漏着狂野血腥,但它不是《西风烈》式的动作片;无人区的主演是徐峥,配角有黄渤,但它更不是一部喜剧片,四年前,这哥俩怎样也不会想到三年后的《泰囧》会大火。非要给它归个类别,它是一部黑色犯罪片,但这仅仅是标签,不足以定性,这个说法是因为它黑的不够纯粹,所以才够切实的污秽,罪得还剩些许人性,所以能引起思考。

  影片一开始,徐峥饰演的主人公律师就明确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关于动物的故事。

  如果你把影片里面的关系人物当作人,再去思考什么人生大志和生命好处那就错了。在《无人区》,这些主角首先是兽,是猴子、是鹰隼、是老虎、是马、是蜥蜴······这也是它不同于《可可西里》之处,在《无人区》里没有法律、没有道德,连金钱也是如此下贱和无用,那里只有关于生物最本能的生与死、喜与恶。

  这就是宁浩的转型和野心所在,一个优秀的导演在赚够了起家的资本后就就应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然后再去创造出能够分享给全人类的更高级的精神享受。就像冯小刚拍了十几年贺岁片只为了建立人脉和地位以便筹拍《1942》,刘德华用主演《富春山居图》的片酬来填补投资《初年未满》注定收不回的成本。同样,宁浩的《黄金大劫案》只是为了这部《无人区》的顺利上映才创造出来的安慰剂,有妥协才会被松绑。

  还好我们广阔的国土上有一片苍凉雄浑的大西部沙漠,有一片空白的无人区给那些敢于冒险的新锐导演以创作空间。在这片鸟不拉屎的地方,没有叽叽喳喳的鸟叫着“香港是个法治地区,中国大陆有个法治社会”,那里只有弱肉强食。也许就是因为这个缘由,光腚的大爷们腚部有点坐不住了,深怕一幕幕血腥暴力的画面和一场场没有丝毫人性的屠宰会扰乱这个社会的稳定秩序。

  可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人类无法触及的区域,不仅仅仅是地理地域,还有每个人人心深处的精神世界,那里可不是其他人能够一手掌控的空间。

  人之所以是人,不是因为放下自私,而是用火,是心中那团为理想燃烧的光热,为他人舍弃自己一切的炙热情感。放下自私不是靠妥协和顺从,而是自己心甘情愿,当徐峥最后为了去救余男,不顾个人声明弄翻了警车导致警察受伤,在最后点燃了打火机与鹰贩同归于尽,我们才看到了这个律师作为一个有情有义的人的一面。

  而与这些相反的所谓虚情假意又是什么?

  “好人”不必须有好报,“你是好人”,“你是一个聪明的人”,你死得很惨,跟那个服务区的老板娘一样。为了50块钱保密,就能够为了100块钱出卖你的秘密。

  “我老实跟你讲”,就是我在骗人了。无人区只有交易没有实话。

  “我要不是警察,我揍死你。——可惜你是!”在无人区,象征权力和规范的势力是不存在的,警察在法庭上要讲证据,在无人区却是没得任何人证物证。

  “你跟我是朋友——不,我们不一样。——其实是一样的,你出你的书,我贩我的鹰”,在利益面前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

  ······

  不能再列举,举多了都不光是剧透了,还传递了小朋友们害怕的“负能量”,接下来就谈谈无人区里探讨的人性之善吧,也不明白是哪个大师强调的“要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害我这个学了点心理学皮毛的人也不得不担当一份“社会职责”。

  要不是律师,这些非人类能够跑出来继续犯罪?

  这不是律师的胜利,而是法治宣传和建设的失败,代表正义的警方吃不透法律条款而输掉官司不是说明法律没用,而是运用和掌控法律的一方自身不够精通和坚持。钻了法律小空子的小律师也没有多大的道德问题,他只明白事实是有一场车祸,然后一个警察被撞死,他明白这个嫌疑人不算是好人,但他不明白他是个贩鹰的,更不明白他不是人,而是杀人不眨眼的禽兽。律师为了自己的生计牟利,打了一场力所能及的官司,法律不是出于道德,这一点他并没有错。

  那么徐峥丧失人性的时刻在哪呢?是他想焚尸灭迹的那一瞬间,为什么会这样?仅仅是他怕坐牢毁了一生前程吗?还有他想不通的遭遇令他癫狂:被一辆大卡车堵着超车道,还被卡车司机羞辱;在黑店被捆绑消费恶狠狠的宰了一顿;遇到余男而不敢救援······但他毕竟来自于礼貌世界,还是一个非无人区的人,所以他有犹豫,于是黄渤有时间醒过来。

  那些年的黄渤只能接到一些跑腿的小主角,四年前的他可没有此刻的地位,还是只能充当配角,但他永远是最喜感的那一个。

  一个人在路上修车有错吗?拦车有错吗?被撞了为什么不救他?不救就算了,为什么还要浇油?······这些想法很简单,就是要徐峥还一个公平,其实那两个卡车司机也是一样,你开着豪车就能鄙视开卡车的吗?不都是走同一段路吗,凭什么让道给你?这就是人性的的喜与恶,在这个缺失着礼貌的无人区,区分价值的唯一标准就是喜与恶,喜欢就帮,不喜欢就打,没什么虚情假意和规章道德,因为没有什么可爽的,斗嘴斗狠就图个爽快而已。

  卡车司机更简单,看着大哥被枪杀,硬是要开车去撞鹰贩,并与徐峥化解恩仇,对于没有物质基础的小人物,情感是唯一支配他们的动力。

  无人区里还保留一丝人性的反而是黑店老板那个智障儿子,他也不管黄渤的威胁要敲就敲死你呗,他为余男撩去头发上的污垢是真心喜欢余男的表现,也深怕她跑走。但全片最残酷的一幕就是他被撞死。

  还有弱小的警察同志,因为记仇徐峥所以打算先把徐峥捉回去再说,不料徐峥的强行手刹,也是徐峥刹住了自己最后的懦弱,结果又一次让正义成为罪恶的配角。可见负所产生的能量远远大于正,关键是怎样去用这股能量,用好了,负的就能转化成正的。

  影片里最大的恶人就是鹰贩和黑店老板,他们相当于万恶的毒贩和奸商,为了钱能够出卖灵魂和肉体,是真正毫无人性的野兽,是无人区里最凶恶的存在。

  无人区的确产生出了无人性的野兽,所以无人区需要法律,需要正义,需要博爱,这是人的看法。但无人区就不就应来人,没有人带来的罪恶的欲望,无人区的动物们能够按照自然法则继续生存。

  就应伸向无人区的是艺术的触角,只有艺术能伸向那些未知的可能,我们首先要尊重电影及其他一切艺术形式,艺术自然会向着完美发展,而不是朝着罪恶灭亡。让艺术胎死腹中是做母亲的错,一个好母亲真有职责心,就需要明白职责不是听妈妈的话,而是教会孩子自己去思考去长大。

  豆瓣上的9.4分和时光上的8.6分更多的表达的是影迷们对光腚的不满和宣泄,对于这部可能已经被修改的七零八落的作品来说,它已经不能算是宁浩的个人作品。曾有行内影评人调侃说中国电影界最高的奖项叫做“中国禁片奖”,成列在这一最高荣誉博物馆里的作品包括了《活着》、《霸王别姬》、《鬼子来了》、《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华语片殿堂级之作,此刻《无人区》有幸入选这一榜单,所以要我在豆瓣上给分,我也会很不好意思的拉拉它的平均分,打个5分不及格算是对得起光腚了。

  可惜的是那个一刀未动过的处女版《无人区》可能只存在于真正的无人区了,因为见到了礼貌世界的人,《无人区》注定失身了。

  最后吐槽那个突兀的结尾——意思就是:睡美人打败了大灰狼,从此跟七个小矮人幸福快乐的生活着。

  想要顺利公映,这个结尾务必加上。当徐峥问宁浩,"还有别的路吗?"宁浩对着空气吐了口唾沫。这组画面太给力了,意味深刻啊,这是昆丁式的客串,宁浩那表情,我太喜欢了!

  光腚想来个和谐完美上档次的完美结局,给我的感觉不是陶虹在对余男说,而是光腚在对宁浩说——你就是个小丫头片子,耍什么个性,玩什么艺术?好好跟这我这个学院派,当我的小跟班就行了,不用去想着为了一口肉去冒险,不用想着怎样自由翱翔。只要帮我做铺垫就保证你有饭吃、有衣穿。你的故事有人会帮你讲出去,你的电影规矩点拍就会得到稳定的票房收入,你不是爷们,更不是鹰隼,哪怕等了四年,你也上不了头条,你就是需要保护的一只菜鸟。

  “我不喜欢动物,尤其是马。”——懂一点精神分析的人都明白这是典型的反话,在压抑自己内心的奔放而已。

  张艺谋交得起罚款才敢超生,宁浩嘛,我们都一样,还太年轻了,还没成“人”······

  无人区影评精选(六):

  《无人区》被搁浅了四年时间,这四年的时间里在三位主创人员身上发生了很多事情:宁浩在这个空档拍摄了《黄金大劫案》,上映之后毁誉参半;徐峥也独立执导了自己的电影处女作《泰囧》,成为目前国产电影票房的记录持续者;黄渤在各种类型题材电影中如鱼得水,成为国内极具票房号召力的实力派演员。虽然这四年时间里《无人区》从没在江湖上露脸,但是江湖上却一向都流行着关于它的传说,观众一向没有将它忘记。

  2010年,广电总局一位电影审查会委员公开发表自己对于《无人区》的看法,认为片中的人物能够杀人越货,能够敲诈勒索,能够逍遥法外,能够为所欲为,在这部影片中没有英雄,净剩了大坏蛋了,违背了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对于这段评价我不能完全苟同。的确,《无人区》这部电影是反英雄的,片中没有英雄形象,个个都是良心大大的坏。然而,这位总局的审片委员只是看到了这部片子的表象却没有洞悉到这部片子的内核,他所说的大坏蛋实质上就是人在极端环境下的动物性,这种在极端状态下刺激出来的动物本能是最贴近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啊。

  《无人区》的创作源泉能够追溯到宁浩2005年拍摄的《绿草地》。《绿草地》是一部发生在内蒙古边境处人们生活的影片,宁浩想如果拍摄一个现代都市人远离手机、远离网络、远离汽车到一个无人区所引发的一段冒险故事就应挺有意思。宁浩实际上是想探讨人在蛮荒状态下动物性与社会性之间的博弈。

  影片一开头透过几组空镜头全景式的呈现出茫茫的戈壁荒漠,杳无人烟。天空中翱翔的鹰隼,地上静待的猎物,以及潜伏在荒漠中的猎手,构成了一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好戏。再加上关于“两只猴子”寓言故事的画外音仿佛让观众一下子进入了赵忠祥老师解说的《动物世界》中,暗示了在这无人区便是一个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动物世界。

  为了表现这个动物世界中的动物性,导演超多采用了一种低机位视角,将摄影机紧贴着地面模仿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周围的世界,宁浩称之为“狗视点”。在这些“狗视点”的注视下,在无人区生存的人们便将人类身上的动物性展露无遗,展现出一种“动物凶猛”的生存本能。据说,黄渤饰演的杀手为了表现出身上的“杀气”,导演宁浩把他扔到屠宰场里去体验生活,就是为了让他能够浑身都散发出一股“杀气”。所以,我们看到银幕上黄渤饰演的杀手冷血无情,残酷暴戾,颠覆了之前银幕上的喜剧主角,头上爆出的条条青筋便让观众感受到了一股寒气袭来。

  很有意思的是,片中徐峥饰演的潘肖,他的职业是一名律师,律师给人的印象是主持正义,持续理性,这个职业最具有社会性特征。所以,当一个最具社会性的人来到一个最具动物性的无人区时,便产生了社会性与动物性之间的角力对抗。在本片中,导演宁浩放下了他在《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中所采用的多线索交叉叙事,而是采取了传统的直线性叙事,以潘肖这一人物为中心,透过公路片的类型模式将无人区中的各色人物巧妙的贯穿起来,围绕着人类社会性与动物性之间的矛盾展开,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产生连锁反应,构成了一条强烈的戏剧冲突线索。从大都市来的律师潘肖身上携带着一种社会属性,虽然整日算计,为了名利想争报纸头条,但是本质上还秉持着“人性本善”的做人信条。当他来到无人区时,他见识到了这个动物世界的丛林法则,一切都围绕着金钱、权利与欲望而展开,任何关于礼貌社会中就应恪守的道德、伦理、信条在那里都失去了效力。人性本恶在那里占据着人们做人的基本信条,成为人们能够生存下去的唯一支撑。所以,在无人区里,潘肖一层一层的慢慢剥蚀掉附着在身上的社会性,渐渐将隐藏在最深层的动物性显露出来。当他无意撞倒杀手时,他一心想着毁尸灭迹;当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险情时,他犹如一条丧

  家之犬利用各种动物本能来脱离险境,化险为夷。在动物世界里,唯有动物本能才能救自己。

  宁浩的这部《无人区》是一部反英雄、反常规、反宏大的带有反叛精神的电影。粗颗粒质感的画面也为整部影片的风格增加了几分粗粝与肃杀。影片构建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法律几乎延伸不到的无序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法律几乎是处于缺席状态的,暴力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影片开头盗猎团伙老大因贩鹰被抓,却因证据不足而释放,法庭等同虚设,犯罪分子依然逍遥法外,反过来却成为这个无人区世界秩序的主宰者。警察在片中总共短暂的出现过三次,基本游离于整个影片的叙事之外,对于影片的剧情发展不产生作用,警察不再是维护正义的英雄化身,却成为整个故事的一个旁观者。在影片结尾潘肖与舞女陷入绝境时,我个性担心这时候“神兵天降”,警察开着警车在最后关键时刻呼啸而来,上演“最后一分钟营救”的戏码。好在导演宁浩并没有将之落入窠臼,而是继续采取“以暴制暴”的毁灭式手段将反英雄、反常规、反宏大的精神走到底。其实,这有点类似于科恩兄弟的西部片《老无所依》,当法律失去效力,英雄老去的时候,暴力便成为这个世界的主要颜色。

  影片中的暴力无所不在,在表现这些暴力元素时,导演宁浩很多时候采用了一种类似于昆汀式的“突如其来”暴力法,在展现暴力场面时事先不给观众打招呼,在观众意想不到的状况下突如其来的将暴力元素表现出来,带来暴力的同时,更给观众造成一种惊吓,暗示无人区世界生存之残酷。比如,盗猎团伙老大开着车忽然闯进了银幕穿透了房屋;黄渤饰演的杀手毫无征兆的便被一个智力障碍人用锤子敲破了脑袋…影片中这些种种“突如其来”的暴力无不透射着整部影片的黑色荒诞意味。

  事实证明,宁浩依然是国内导演中极少数能够熟练掌控商业类型规律及会讲故事的导演。他将对于商业类型片的融会贯通及借鉴模仿潜力同样运用到了这部电影中来,我们能够在这部作品中看到宁浩和多位电影大师之间的对话关系,比如,莱昂内西部片中将人物脸部特写与大全景进行剪接组合、低机位近似于儿童视角(本片中是动物视角)、人物特写时展示的乌黑油腻的肮脏面容;科恩兄弟中人物命运的不可捉摸性、事件的失控性以及整个故事透射出来的黑色荒诞意味;昆汀电影中对于“突如其来”的暴力元素的展示等等。

  《无人区》四年的搁浅,不明白这中间到底经历了些什么。但是,从影片中关于“两只猴子”的寓言故事以及与整部影片风格极不搭调的温暖结尾能够略微窥探到导演宁浩在这部片子中所做的妥协。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仍能欣喜的看到导演宁浩在这部片中所做的大胆尝试,不管是对于西部公路片这一商业类型的勇于尝试,还是对于中国电影审查制度底线的大胆触碰,他都没有辜负观众这四年的等待。

无人区影评专业分析 重返无人区影评

本文来源:http://www.haomaoyi.cn/news/23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