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思政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六篇)
【www.haomaoyi.cn--教学设计】
教学要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上述任务,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是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处理好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关系,传授知识和提高思想觉悟的关系,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以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调动学生积极性、自觉性的关系。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化学思政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六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高中化学思政课教学设计
积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学校下发的文件和学习资料,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如升旗仪式和各种会议。主动进行各方面的工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教育教学工作不辞辛苦,努力工作。注重师德修养,团结同志,积极协调各有关人员之间的关系。使个人的教育教学工作、培养青年教师工作、教育科研工作、化学组的组务工作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绩。这一学年,是丰收的一年。
工作量较大,是超工作量的。工作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上半年,教高一的4个班(7、8、10、12),周课时12节。下半年,教高一4个班(5、6、7、22),周课时12节。星期六经常是一上就是4个小时,超负荷运转。这学期后阶段,在级部主任的安排下又增加了奥赛、培优班4个(没有收费,只是教学),没计报酬,辛勤工作。
教学业绩明显。教学中,认真备课。在备好课的基础上,每次上课前都要把教案再看一看。教案,全为电子版的。每次上完课后,还能及时将上课心得和新发现记录下来,及时对教案进行修改、完善。化学的题目是比较多变的,要学生做的,我们都能经过筛选,经过自己做了以后才给学生讲题。本年度作业安排的较灵活,有:作业本、《基础训练》、化学总结本、试卷1套、化学报、实验报告册等。这些作业我们都能全批全改,尽管本年级学生要“3+x”大综合了,但是我们也不太放心,况且还要重点本科人数呢。但我们的作业负担并不重,因为采用了分散加集中在课堂处理的灵活方式。
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指导,也是勤恳工作的表现之一。我在班里经常找个别学生进行指导,课下多在教室里和同学们之间留一会儿,让他们问问题,有时也请他们到办公室里来进行个别指导和解惑。
本人是高级教师,是***化学中心组成员,是市化学教学会理事,是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历年来,在评教评学中都获得了很高、很突出的好评,所教班级学生的化学素质较高,成绩突出。今年也不例外,经本人的努力,使教育教学工作成绩显著,所教班级成绩较好。
带好青年教师,应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作为一名老教师,不但自己做好教学工作,还要指导青年教师。上学年,我任新教师王志民的指导老师。经过一年的共同努力,王志民老师成长很快,班级和教学成绩优异,被评为学校“教学新秀”。2004~2005学年,我任新教师刘晓华的指导老师,同时对新教师荣林也同样进行了大量的指导工作。这二位新教师勤奋好学,听课特别多。在学校期中考评时,刘晓华列第二名,荣林应第三名,这二位青年教师十分努力,对学生热情负责,个别谈话、辅导较多。经新、老教师的共同努力,二位成长较快,较早地推出了研究课。
教研组工作成绩突出。今年初,我结合学校提出的计划和要求提出了3项教研计划:各备课组实行中心发言人的备课制度;听课制度;各备课组向组内出一堂研究课。借此来推动全组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全组会上讨论后分工实施。我们的中心发言人活动,确实搞起来了,尤其是高三备课组搞得很好,很有成效。每个备课组向全组出一堂研究课活动,要求要实实在在,少搞花架子,重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研究,老师们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我们的研究课和听课活动,在全校是有目共睹的。
由于我和大家的共同努力,化学组组风建设良好,团结向上齐心协力,各项工作可以说都是先进的。这也得到了同事们和学校领导的肯定:在期中总结时,王主任就表扬了我组。
我的科研工作也取得了优异成绩。我研究的“问题-讨论式教学模式”,恰逢今年济南市搞十大模式评比,我也申报了。在市里经过初选后,已经在济南一中进行了课堂展示比赛。我上的课《卤族元素》是很精彩的,受到了各方面专家和同行的赞扬。
【篇2】高中化学思政课教学设计
摘要:从新版本的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跟旧版课程标准相比较来看,我们发现更加能反映出课堂教育跟培养核心素养目标的内部的联系,特别是在旧的课程标准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另外提出了化学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这为高中教师的教育教学指出了探索方向,而如何落实需要我们亲身去体验和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目标;高中化学教学;体验
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在高中的教育教学方面,教育部于2018年初重新制订并出版了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其中,化学学科教学中提出培养学生的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这为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指出了探索方向,下面我以《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的教学为例来谈谈在核心素養培养目标下我的个人体会和见解。
一、现实情况分析
虽然教育改革多年来都在进行,教师的授课也积极向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爱学主动学方向转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高考指挥棒依然存在,学校对成绩的要求不降反增,所以大多数教师在实际的授课中依然存在较多的满堂灌现象,对此,我们要找到提高学生成绩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平衡点,让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而言,能力的培养是关键,所以作为教师应该立足长远,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从旧理念到新理念,不断更新,把握平衡,达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
从我参加教学工作以来,已经经历了一次教学改革,更换了一套教材,目前正在经历第二次教学改革,任何国家都要发展,教育教学改革也是势在必行,作为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用最新最优秀的教育理念来武装我们的头脑,与时俱进。在具体的教学中,我认为一个是要把握课堂节奏的平衡。课堂的教育教学是不是有序,师生的互动是否有序展开,这些取决于每一位老师的调控安排,教师要积极发挥作用,控制好课堂教学的方向。另一个我认为是要做好知识的向外发散和内在整合二者间的平衡。任何一堂课都要实现一定的目标才是有效的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将知识进行解构,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另外不单单是发散,也要将发散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整合,即既要有分也要有合,达到二者的平衡。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的教学之前,通过氯气的性质进行过思维导图的教学,让学生有意识地去自主地、系统地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这节课让学生试着通过预习结合之前所学画出金属钠的简单思维导图,并在课堂上对学生思维导图的作业进行展示并介绍思路,知道自己要学习什么,掌握什么,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二)从宏观到微观,循序渐进,步步深入,达到对课堂知识的解剖
化学知识是科学知识的一部分,在实际教学中对科学知识的传授要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进行,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宏观是肉眼所见,而微观是化学学习的重要视角,学习化学需要建立微粒观:宏观现象,微观解析,最后能用化学术语来表达(如化学方程式、守恒观、平衡理念等)。
在本课教学中,先让学生对钠有一个宏观上的认识,即创设情景导入,一个是通过滴水生活小魔术(酒精灯芯暗藏金属钠)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个用2001年珠江水雷事件报道来让学生展开思考:装满金属钠的铁皮水桶浮在水面上,其中3个有大量的气泡冒出,铁桶内窜出黄色火苗,紧接着一声剧烈爆炸。人们接触了打捞上来桶内的物质,双手剧烈的疼痛……
然后让学生思考:大家对金属钠一定很感兴趣,但是钠是危险品,装满钠的原料桶漂到珠江一定是工厂管理出问题,是人祸。2018年11月5日碳九泄露事件也是一样。涉及危险品、化工污染的工厂及企业以及相关监管部门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同学们又能如何承担呢?1、这段报道中找出体现金属钠性质的语句有哪些?从这些语句可以推断金属钠具有什么性质?2、这些“水雷”该如何处理呢?在思考讨论完,我再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这样一步一步从宏观到微观,如同解剖一样达到对知识的深入了解和掌握。对于如何处理“水雷”同学们一般只能讲一两点皮毛,可以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学习去解决问题,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知识的迁移,学以致用的快乐和成就感。
(三)培养实验意识和创新意识,积极探究,让学生在实际动手中感受化学的魅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本课学生进行大量的实验探究。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实验安全教育:钠是一种有趣又危险的金属单质,大家做实验要注意安全,必须严格遵守要求,并戴上护目镜。高一学生分组实验做得还不多,实验过程中应该渗透实验的观察方法,让他们能有所收获。
探究1:组织学生分组探究钠的物理性质。取一小块钠,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端的表层,观察表面的颜色以及表面颜色的变化。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①钠的保存方法;②钠为什么能用小刀切割;切割后的颜色以及颜色变化。强调实验安全:钠的取用必须用镊子;观察后钠应马上回收到试剂瓶中。实验完后,由小组成员叙述实验现象,并由其他学生补充。请同学描述出钠的基本物理性质,以及钠的保存。
探究2:(教师演示)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对其加热,观察现象。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总结反应。
对比探究1和探究2,试找出两者间的异同点。我们从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探究3:组织学生分组探究钠与水的反应:向一只盛有水的小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然后将一小块金属钠(约绿豆般大小,实物对比)投入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指导学生观察:①钠在水中的位置;②钠的形状;③钠的运动;④是否有声音;⑤小烧杯中溶液的颜色。
探究4:钠是否会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呢?同学们自主探究一下。强调实验安全:钠只能取绿豆大小(每个同学桌面均有绿豆实物),吸干表面煤油,保持安全距离,戴上护目镜。 以上实验,我希望通过金属钠相关实验现象的观察,学生能够了解钠的物理性质;能够掌握钠的化学性质,并能正确写出相关反应方程式;通过钠与水反应实验,初步学会有序的实验观察方法,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证据意识和模型意识,恰当推理,达到对课堂知识的有效领悟
化学核心素养中要一个素养是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素养。二者是每一个同学在化学的课堂中必须要培养起来的解决化学问题的核心素养,作为一名化学老师,要教导学生用事实存在的实际证据如实验事实,构建与知识相关的模型来让学生对相关知识有直观的把握,再让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述,最终协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与化学有关的科学知识。
在本课学习中,通过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指导学生宏观现象,微观探析,并指导学生结合实验现象以及氧化还原概念,确定最终反应的产物,最后术语表达,写出该化学反应方程式。通过该实验事实证据推理结合微粒观,得出钠与水反应的实质应该是钠与水中电离出的氢离子之间的反应的结论,那么钠和盐酸的反应就很容易理解了。并进一步探究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通过实验事实证据推理得出钠应该先与硫酸铜溶液中的水反应。结合书本应用钠能置换熔融氯化钛中的金属钛,引导学生对比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得出钠想置换金属所需的条件:得出置换必须在非水溶液以及熔融状态下进行。水对金属钠的影响是很大的。
钠与水反应说明钠很活泼,为什么钠的性质如此活泼?构建模型:原子结构性质,钠原子最外层一个电子,极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因此性质活泼,体现很强的还原性。
接着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1.酒精灯芯藏钠为什么能滴水生火?2.金属钠在实验室如何保存?3.珠江那几个还没有爆炸的水雷该如何处理?除了注意隔绝水等,还需要注意人身安全。
(五)傳承科学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我们教书育人的目标都是为了培养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化学教师,除了传授化学学科知识之外,另一个必须承担起的就是要让学生领悟在化学中的科学精神,传承这种精神,并增强社会责任感,在今后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学以致用,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的教学也是如此,我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并再次回到课堂开头的珠江水雷事件的报道,教导学生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到的知识。
综上所述,2017年版的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五个核心素养目标是可以在实际的化学课堂中来操作并实现的,当然,实际的化学课堂有许多的变化、偶然性和不可预知性,但是,我想只要我们有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和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就一定能让五个核心素养目标在高中化学课堂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篇3】高中化学思政课教学设计
(一)浓硫酸的性质
目的:认识浓硫酸的一些特性.
用品:托盘天平、烧杯、量筒、验温器、酒精灯、玻璃棒.
浓硫酸、玻璃绒(或石棉绒)、硫酸铜晶体、脱脂棉花、铜片、锌粒、木炭、硫粉、蓝色石蕊试纸.
原理:纯净浓硫酸的溶解热在20℃时为43.6千焦,所以与水混和时有大量的热释出,它的一系列水化物H2SO4·H2O、H2SO4·2H2O和H2SO4·4H2O都很稳定,是很好的吸水剂.浓硫酸还具有脱水性和氧化性.
准备和操作:
1.浓硫酸的密度展示一瓶纯净的浓硫酸,它是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把一瓶浓硫酸放在托盘天平的一边,把同样大小的两只瓶子盛水一瓶半放在另一边,发现一瓶浓硫酸比一瓶半水还重.98%浓硫酸的密度为1.84克/毫升.
2浓硫酸的溶解热将一支长约80厘米、厚壁细孔玻璃管的一端封闭后,吹成薄壁圆柱形成玻璃球.球内充满红色酒精溶液作为验温器.在一只500毫升烧杯里盛水200毫升,放入验温器后,慢慢注入100毫升浓硫酸,边加边用验温器搅拌.可以看到验温器玻璃管里红色的酒精液柱逐渐上升,表示浓硫酸溶于水有大量的热放出.
在一支小试管里盛98%的浓硫酸3毫升.取黄豆大小的玻璃绒(或石棉绒)吸足水后投入试管中.浓硫酸跟水相遇即放出大量的热使水沸腾而爆溅,并发出"嘶嘶"的声音.此实验说明稀释浓硫酸必须把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3.浓硫酸的吸水性往盛有3毫升98%浓硫酸的试管里投入少量硫酸铜晶体小颗粒,静置片刻.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即变成白色无水硫酸铜,表示它的5个结晶水已被浓硫酸所吸收.
4.浓硫酸的脱水性往一支盛有3毫升98%浓硫酸的试管里投入黄豆大小的脱脂棉花一小块,用玻璃棒搅拌后微微加热,棉花即炭化变成黑色的絮状物.
5.浓硫酸跟金属的反应在一支试管里加铜片两小片,注入8∶3的浓硫酸2毫升,不发生反应.将试管微微加热,铜片开始变成黑色,生成硫化亚铜,并有硫酸铜生成.继续加热到沸腾,黑色物消失,溶液变成蓝绿色,这是因为硫化亚铜被继续氧化成硫化铜,直至全部转变成硫酸铜,同时放出二氧化硫.
浓硫酸跟活泼金属反应也没有氢气产生.在另一支试管里加入锌粒两小颗,注入浓硫酸2毫升,并不发生反应.微微加热试管,闻到有二氧化硫的气味.继续加热,试管中液体变成浑浊.进一步加热,闻到有硫化氢臭味.
Zn+2H2SO4(浓)ZnSO4+SO2↑2H2O
3Zn+4H2SO4(浓)3ZnSO4+S↓+4H2O
4Zn+5H2SO4(浓)4ZnSO4+H2S↑+4H2O
6.浓硫酸跟非金属的反应在两支试管里分别加入木炭一小块和少量硫粉,各加入浓硫酸2毫升.振荡,不见有反应发生.小心加热到沸腾,这两支试管里都有二氧化硫气体产生.可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管口检验.
C+2H2SO4(浓)CO2↑+SO2↑+2H2O
S+2H2SO4(浓)3SO2↑+2H2O
(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目的:认识检验硫酸根离子的方法.
用品:试管、试管架、试管夹、滴管、量筒.稀硫酸、硫酸钠、亚硫酸钠、碳酸钠、磷酸钠、氯化钡.
原理: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能生成硫酸钡沉淀,它不溶于酸,而许多不溶于水的钡盐如碳酸钡、亚硫酸钡、磷酸钡等能溶于盐酸,所以用可溶性钡盐和盐酸可以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存在.
准备和操作:
1.钡盐的生成在五支试管里分别盛稀硫酸、硫酸钠、亚硫酸钠、碳酸钠和磷酸钠溶液各3毫升,分别滴入少量氯化钡溶液.振荡试管,都有白色沉淀生成,它们分别是硫酸钡、亚硫酸钡、碳酸钡和磷酸钡.
2.硫酸钡的鉴别待这些试管中的沉淀沉降后,倾去上面的液体,各加入浓盐酸2毫升,振荡.发现稀硫酸和硫酸钠溶液中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解,其它三支试管里的沉淀都溶解了.
注意事项
1.必须把沉淀上面的液体倾去,否则盐酸被冲稀,沉淀的溶解现象就不明显.
2.亚硫酸盐如果保存不妥,会有部分被氧化成硫酸盐,这样生成的沉淀中含有硫酸钡,就不会全部被溶解了.
3.也可以用稀硝酸来鉴别硫酸钡①.
(三)氨的制取和性质
目的:认识实验室内用强碱与铵盐反应制取氨的方法;了解氨的主要性质.
用品:圆底烧瓶(150ml)、单孔塞、玻璃导管、橡皮管、干燥塔、集气瓶、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表面皿、玻璃钟罩、玻璃筒、石棉网、铂丝、贮气瓶.
氯化铵、消石灰、氢氧化钠、生石灰、棉花、酚酞试剂、浓氨水、浓盐酸.
原理:以强碱作用于任何铵盐的水溶液或固体,都能发生下列反应:
NH4++OH-NH3↑+H2O
将混和物加热,氨即挥发出来.氨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氨不与空气反应,但在纯氧中能燃烧生成氮气和水;在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能跟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氨跟酸化合能生成盐.
准备:
1.制备碱石灰先称取新鲜的生石灰8克,放在研钵里研细.迅速称取固体氢氧化钠3克,称好后立即埋入已研细的生石灰内,充分混和并研成粉末,即得碱石灰,制备好后要放入密闭的容器或干燥器内.
2.装置氨发生器将氯化铵2克和消石灰5克混和均匀后平铺在试管的底部,装置如图7-77.
操作:
1.氨的制取加热氯化铵和消石灰的混和物,即有氨气发生.因氨比空气轻,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为了防止氨气扩散到瓶外,在集气瓶口塞一些疏松的棉花.用玻璃棒蘸一些液盐酸放在瓶口处,如有白烟生成,表示氨气已收集满.
(四)铵盐的化学性质
目的:认识铵盐的一些化学性质.
用品:玻璃管、双曲管、酒精排灯、酒精喷灯、酒精灯、玻璃棒、坩埚.
氯化铵、pH试纸、硫酸铵、硝酸铵、氢氧化钠、铜片.
原理:固态铵盐加热时极易分解成氨和酸.如果组成铵盐的酸是挥发性的,氨与酸一齐挥发,如果酸是非挥发性的,则仅有氨逸出.如果组成铵盐的酸有强氧化性的,则分解出来的氨有一部分被氧化为氮和氮的氧化物.铵盐和碱作用,氨即挥发出来.
准备:
1.制备长试管取一支长约30厘米、内径约2厘米的玻璃管,把它的一端在酒精喷灯上熔封起来,制成一支特长的试管备用.
2.弯制双曲管取一支长约35厘米、内径约1.5厘米的玻璃管,在酒精喷灯上先弯成夹角约120°、一臂长约12厘米、另一臂长约23厘米的曲管.再把12厘米长的一臂在6厘米处向相反方向弯成约120°角,即成.
操作:
1.铵盐受热分解在长试管里盛氯化铵2克,用酒精排灯在试管底部加热.不久氯化铵即开始分解,一部分氨和氯化氢气体从试管口逸出,另一部分在试管口附近内壁上又重新结合生成氯化铵固体.
为了观察分解产物,这个实验可以用曲管进行.在一支双曲管中部盛氯化铵2克,两端各放湿润的pH试纸一条,然后用酒精排灯加热氯化铵(图7-88).一分钟后,上端的pH试纸变成黛绿色,pH约为8;下端的pH试纸变成桔红色,pH约为6.这是因为氨的密度较小,扩散速度较快,先从向上的一端逸出.氯化铵的密度较大,容易从向下的一端逸出的缘故.这个实验如果用石蕊试纸则不易鉴别.
加热分解硫酸铵,在试管口用湿润的pH试纸检验,显现碱性反应.加热分解硝酸铵时,用量要少,因为生成的硝酸对分解反应有催化作用.
5NH4NO3=4N2+9H2O+2HNO3
2.铵盐跟碱的反应在一支试管里盛少量氯化铵固体,加氢氧化钠溶液1毫升,在火焰上加热,用手掌在管口扇动,可以闻到强烈的氨味.这是铵盐的特殊反应.
3.铵盐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在坩埚内盛氯化铵晶体一小堆.将光洁的铜片在火焰上灼烧到表面上产生黑色的氧化铜薄层后,立即插入氯化铵晶体里,即见有白烟发生,这是升华的氯化铵(氯化铵在520℃时升华).拿出铜片,黑色的氧化铜已去除,仍变为紫红色的铜.这是氯化铵受热分解后生成的氨的还原反应.
2NH3+3CuO3Cu+N2↑+3H2O
这个实验说明在金属焊接上用氯化铵作焊药以除去金属表面上氧化物薄层的作用.
(五)铵根离子的检验
目的:掌握检验铵根离子的方法.
用品:烧杯、表面皿、量筒、天平、砝码、玻璃棒、试剂瓶、滴管.
碘化汞、碘化钾、氢氧化钾、氯化铵、硫酸铵、碳酸氢铵、消石灰.
原理:以强碱作用于任何铵盐的水溶液或固体,会发生下列反应:
NH4++OH-NH3↑+H2O
这是铵盐和碱的特有反应,可检验铵根离子,当铵离子很少时就要用铵试剂检验,它是碘汞化钾(K2HgI4)的碱溶液,跟铵离子反应会生成黄色沉淀,铵离子多时,生成红棕色沉淀.
准备:把11.5克碘化汞和8克碘化钾溶于水中,配成50毫升溶液.加5%氢氧化钾50毫升,混和均匀,静置过夜.待微红色的沉淀下降后,倾出清液,就是铵试剂,贮于棕色瓶中备用.
操作:
1.用碱检验铵根离子在三支试管里分别盛氯化铵、硫酸铵和碳酸氢铵溶液各3毫升,各加入氢氧化钠1毫升,振荡后加热,可以嗅到有强烈的氨味.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放在试管口检验,有白色的浓烟发生.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红色变成蓝色.
取碳铵(碳酸氢铵)、硫铵(硫酸铵)或氯铵(氯化铵)少许放在手掌中,加少量消石灰,混和后搓几下,可以闻到有强烈的氨味.这是检验铵态氮肥最简易的方法.
2.用铵试剂检验铵根离子在试管里盛水2毫升,加氯化铵溶液1滴,摇匀.再滴加铵试剂1~2滴,振荡,立即出现红棕色沉淀.
(六)过氧化钠的性质
目的:认识过氧化钠的不稳定性和氧化性.
用品:玻璃棒、蒸发皿、滴管、球形干燥管.过氧化钠、酚酞、硫粉、盐酸、石灰石.
原理:过氧化钠中含有过氧离子(O2-2),它具有不稳定性和氧化性.这些性质可以通过它跟水、硫和二氧化碳等实验表现出来.
操作:
1.过氧化钠跟水的反应
在一支干燥的试管里放入一小匙过氧化钠,向试管里滴入3毫升水,待有较多的气体放出时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向管口,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反应完毕,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呈碱性.
2.过氧化钠跟硫的反应往蒸发皿里加入1~2克过氧化钠,再加入等体积的硫粉,用玻璃棒轻轻地混和均匀并堆成小丘状.将蒸发皿置于固定在铁架台上的铁圈内,用长滴管向混和物上滴1~2滴水后迅速离开.混和物猛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火花和烟雾.
3.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碳的反应
在平底烧瓶里放几块小石灰石,干燥管底部垫上一薄层石棉绒,也可用玻璃绒,再加入1~2厘米厚过氧化钠,要装得疏松些.如图8-8装置.向烧瓶里注入2N盐酸20毫升,迅速将放有过氧化钠的干燥管连同单孔塞装在烧瓶上.
手摸干燥管球部,待感觉到发热时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向管口,检验所放出的气体.反应完毕后取出干燥管中的固体,加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如有二氧化碳气体放出,(按二氧化碳气体检验方法进行)证明固体中另一生成物是碳酸钠.
注意事项:
1.用保存完好的过氧化钠(市售品是淡黄色小颗粒状固体),如发现已变质(呈白色),则不能再用.
2.在混和过氧化钠和硫粉时,动作要轻而迅速,以防爆炸或过氧化钠吸湿引起燃烧.
3.在制取二氧化碳时,稀盐酸的浓度以2N为宜.因二氧化碳的产气速度与产气量受盐酸浓度控制.
4.过氧化钠不要事先装好,以防变质.
其它实验方法:
1.将钠块放入坩埚中加热制取过氧化钠,用刚制得的产物跟水反应,实验效果更好.
2.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碳的反应,可用大试管代替烧瓶,用半截试管加上带短玻璃管的单孔塞代替干燥管.
(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目的: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并学会鉴别它们的方法.
用品:试管、小烧杯、酒精灯.无水碳酸钠、碳酸氢钠、澄清石灰水.
原理:碳酸钠很稳定,加热到熔点(857℃)以上才缓慢地分解.碳酸氢钠却不很稳定,在150℃左右分解放出二氧化碳,温度越高分解越快.
2NaHCO3Na2CO3+H2O+CO2↑
利用它们热稳定性的差异,可以鉴别这两种物质.
操作:在两支干燥的试管里各放入约占试管容积1/6的无水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按图8-9装置两套仪器,并往烧杯里倒入半杯澄清的石灰水.同时开始加热,不久盛碳酸氢钠的试管口处有水珠出现,导管口有连续的气泡冒出,澄清的石灰水变成浑浊.盛碳酸钠的试管内,除刚加热时因空气受热而从导管口逸出几个气泡外,没有变化.实验终止时先移去烧杯后再熄灭酒精灯.
(八)碱金属化合物的焰色反应
目的:认识焰色反应并学会利用焰色反应检验碱金属离子的方法.
用品:酒精灯.铂丝、碳酸锂、碳酸钠、碳酸钾、蓝色钴玻璃.
原理:当金属(或它的化合物)在火焰上灼烧时,原子中的电子就被激发,在从较高能级(激发态)跳回低能级时会放出能量,这些能量以一定波长的光的形式发射出来.原子的结构不同,发出光的波长就不同,焰色也各异.
操作:把铂丝的一端熔入玻璃棒,另一端弯成环状,平时保存在试管内(如图8—10所示).使用时先用浓盐酸浸渍铂丝,再用蒸馏水冲净,在酒精灯无色火焰中灼烧,观察火焰是否有颜色.如果火焰显色,则应重复上述操作,直至火焰不再显色为止,这表示铂丝已洁净.
用洁净的铂丝分别蘸取碳酸锂、碳酸钠、碳酸钾溶液,放在无色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
再用洁净的铂丝分别对蘸些水后粘上碳酸锂、碳酸钠、碳酸钾粉末,放在无色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
注意事项:
1.观察钾的焰色时,要隔着蓝色钴玻璃去观察.因蓝色钴玻璃可以滤去灯焰本身和钠杂质所产生的黄色光.
2.钠的焰色反应灵敏度很高,因此盐酸、蒸馏水以及其它试剂中的微量钠都有反应,必须要求火焰的黄色显著,才能确定钠的存在.
3.应将沾有试剂的铂丝放在煤气灯氧化焰上灼烧.
其它实验方法:
1.如果没有铂丝,可用废灯泡中的电极丝或300瓦的电热丝(镍铬丝).
2.最好用煤气灯,火焰近于无色.酒精喷灯、酒精灯也可以,但酒精要纯.
3.预先削好六支铅笔,露出的铅笔芯(石墨)顶端要削成平铲状.在酒精喷灯上灼烧,烧尽铅笔芯表面的有机物.冷却后分别蘸取锂盐、钠盐和钾盐的溶液或固体粉末,放在火焰上灼烧.
4.在烧杯中燃烧酒精,将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化合物的粉末撒在火焰上.
5.在透明胶片上用水基彩色笔均匀地涂上天蓝色,或用天蓝色染料配成溶液泡胶片晾干,都可代替蓝色钴玻璃.
【篇4】高中化学思政课教学设计
本学年度,我担任高一化学(3至7班共5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兼106班副班主任,兼高一化学备课组组长,化学科组长。现在就高一化学备课组和科组建设中,本人的工作作一个小结。
一、有计划的安排高一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新学期开课的第一天,备课组进行了第一次活动。该次活动的主题是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及讨论如何响应学校。每周至少两次的学生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每章至少一次的学生实验,要求全体学生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课后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习题,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每章由专人负责出题;每章一次的测验题,也由专人负责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二、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学校的教研水平向更高处推进
本学期学校推行了多种的教学模式,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本学期分别安排了詹海东老师的名师示范公开课、中段考复习公开课,杨健敏老师的新教师上岗公开课。都能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高一化学备课组,充分发挥每个备课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和力量,使高一化学的教学任务如期完成,并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和肯定。高一化学备课组,会再接再厉,创造更辉煌的成绩。
三、以老带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杨健敏老师是刚毕业的老师,是学校安排给我的“帮带”对象。她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多听老教师的课,多虚心请教老教师。杨健敏老师在一学期中听课共计有53节以上,既有高一的,也有高二和高三的老师的课。杨健敏老师在教学中不断成长,迅速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化学意识
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组由詹海东老师负责,任务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化学意识,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加以深化,使学生具备参加奥林匹克竞赛的能力。每周五第8节为上为上课时间,内容包括化学兴趣指引及学法指导、离子反应专项练习、氧化还原反应专项练习、实验专项练习、基本计算专项练习、阿氏定律及其应用专项练习等。杨健敏和陈银珠老师负责高一化学的兴趣组活动,每周三第8节为活动时间,主要进行了:变色温度计、晴雨花、制叶脉书签、化学仪器介绍、暖袋和冰袋的制备等,内容丰富,很受学生欢迎。
常见气体 |
检验方法 |
氢气 |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呈淡蓝色火焰,混合空气点燃有爆鸣声,生成物只有水。不是只有氢气才产生爆鸣声;可点燃的气体不一定是氢气 |
氧气 |
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氯气 |
黄绿色,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O3、NO2也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 |
氯化氢 |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白雾,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蓝试纸变红;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时冒白烟;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时有白色沉淀生成。 |
二氧化硫 |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显红色。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硫化氢 |
无色有具鸡蛋气味的气体。能使Pb(NO3)2或CuSO4溶液产生黑色沉淀,或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 |
氨气 |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能生成白烟。 |
二氧化氮 |
红棕色气体,通入水中生成无色的溶液并产生无色气体,水溶液显酸性。 |
一氧化氮 |
无色气体,在空气中立即变成红棕色 |
二氧化碳 |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SO2气体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N2等气体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
一氧化碳 |
可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燃烧后只生成CO2;能使灼热的CuO由黑色变成红色。 |
甲烷 |
无色气体,可燃,淡蓝色火焰,生成水和CO2;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 |
乙烯 |
无色气体、可燃,燃烧时有明亮的火焰和黑烟,生成水和CO2。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 |
乙炔 |
无色无臭气体,可燃,燃烧时有明亮的火焰和浓烟,生成水和 CO2,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 |
【篇5】高中化学思政课教学设计
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是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的一个重要的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明白物质的燃烧需要的一个条件:温度达到着火点
二、原实验存在的不足之处
教材中的原型实验有以下几个不足的地方:
1、白磷燃烧时有可能会溅起来,从而引起边上的红磷燃烧,导致出现的实验现象和教材中的实验现象有不同的地方,引起学生的歧义,认为红磷与白磷的着火点一样,达不到教材中实验希望达到的要求.
2、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是一种有剧毒的物质,扩散到空气中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引起人体的中毒.
三、实验的创新与改进之处通过我对实验的实践与探究,我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实验进行了以下几个地方的改进:
1、用两根试管代替铜片,把红磷和白磷分别放到试管里面进行反应.这样可以把试管放入热水中,加快反应的速度.
2、在装有白磷的试管壁放入用氢氧化钠沾湿的海绵,这样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就可以利用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性质进行有效的吸收,避免大量的五氧化二磷排放到空气中.
四、实验器材:铁架台(带铁夹),试管,烧杯,海绵,白磷,红磷,氢氧化钠
五、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图4P+5O2=(等号上方标条件:点燃)2P2O56NaOH+P2O5=2Na3PO4+3H2O
六、实验过程
1、取两支试管A、B,向A试管里装入适量的红磷,放入圆孔内.
2、用镊子把切好的白磷放入B试管里.
3、向B试管壁上放入海绵,蘸好氢氧化钠溶液,把试管放入圆孔内.
4、把A、B两支试管放入烧杯里,向烧杯中注入80℃的热水.
七、实验效果热水注入烧杯后不久,B试管中的白磷开始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试管里充满白烟,过段时间,白烟慢慢变淡,导管口没有白烟冒出.A试管里的红磷没有燃烧.
八、自我评价本实验是在原改进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通过采用试管代替铜板,有效的解决了反应时间比较长,白磷引燃红磷以及排放的五氧化二磷无法处理的难题,而且操作相对而言属于比较简单的.特别是氢氧化钠的采用,解决了一些改进实验对五氧化二磷只收集不处理的不足.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设计意图:通过自制简易实验装置,争用较少的实验步骤和实验药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实验,对于定量性实验还要考虑系统误差小。加深了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优点:取材容易,操作简单方便,装置可循环使用,可用于老师演示,也可用于学生实验,克服课本中的原材料的限制,避免操作过程中用捆气球等复杂操作,而且密闭性更高,适用范围更广。
适用范围:适合一切固体与液体反应产生气体,也可用于液体与液体反应产生气体。
实验原理:利用固体与液体在密闭容器中反应产生的气体,在注射器中可以推动活塞运动,便于直观观察现象,测量又准确。
实验用品:电子天平(或托盘天平)、锥形瓶、注射器、橡皮塞、镁条(或锌粒、大理石等固体)、稀盐酸(或稀硫酸)。
实验操作:
⒈准备实验用品。
⒉调平天平。
⒊装入药品。
⒋称量反应前的质量。
⒌固体与液体反应,并观察现象。
⒍称量反应后的质量。
⒎记录、得出实验结论。
⒏整理,清洗,复位。
实验装置再利用:
也可在做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后,再用一支注射器取浓氢氧化钠溶液,注入到瓶内,再进一步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篇6】高中化学思政课教学设计
1基于学生生活视野设计新实验,助力课堂教学
生活中有丰富的化学实验教学的资源,学生的生活经验也是化学实验教学活动设计的起点。因此,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进行实验开发,为化学教学增添“催化剂”。只有激发学生兴趣,让其真正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才可能走向高效。因而,教学中联系生活,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是个很好的切入点。[案例3]“移动水滴”与“弯曲水流”“移动水滴”:把一张蜡纸铺在平整的桌面上,用废旧眼药水瓶吸上一些水,分散地往蜡纸上滴上4~5滴水,取一根牙签用水蘸湿,让牙签的末端接近(但不要接触)这些水滴,观察发生的变化。“弯曲水流”:用一尼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或与未充气的气球摩擦,打开水龙头并调节使水流变得很细但仍能保持连续,让气球或梳子的齿子接近水流,观察发生的变化。上述实验安排在“分子间作用力”内容的教学前,让学生在家里自己动手实验。一个简单的实验学生却做得不亦乐乎,其效果比要求学生预习教材好得多。还有“原电池”的教学前也可以让学生制作“水果电池”并带回课堂进行展示,学生的积极性也空前的高涨。[案例4]“滴水生火”、“吹气着火”与“不着火的纸张”“滴水生火”:取一团脱脂棉,加入3勺过氧化钠并包裹紧,放在石棉网上。在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水。观察发生的现象(不足10s就会着火)。“吹气着火”:步骤基本同上,不同的是将滴水换成了用玻璃导管吹气,也可用平时的饮料管,但一定要用粗的那种。吹气时,注意导管要伸入棉花内部,同时吹气要平缓。这个实验现象更明显,基本上吹气5~10s脱脂棉就会着火。“不着火的纸张”:在一张干燥的滤纸半边撒上NaHCO3粉末,将滤纸点燃,观察现象。发现没有覆盖NaHCO3部分的滤纸被点燃了,而覆盖了NaHCO3的部分没有明显的变化。上述实验是为“钠的化合物”教学的课堂导入而设计的,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过氧化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了生活化的包装,是趣味性很强的实验。它基于学生“燃烧与灭火”的生活经验来创设情境,把几个矛盾交织的问题摆在学生面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家中炒菜时不慎致油锅着火为例,向学生征询灭火的正确做法:①浇水;②倒入青菜;③放入大米;④撒入面粉;⑤倒入食用油;⑥盖上锅盖。这样设计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有关知识点的理解,而且可以引发他们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阻燃剂的成分等的深度研究。
2将实验探究引入生活领域,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设法把学生的视野拓展到社会生活中,培养学生用化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实验模拟、验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理解、领悟化学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通过实验探究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社会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案例5]衣物上铁锈的去除和家庭常用的消毒剂可选择醋酸、草酸、维生素C、鲜柠檬等材料,用沾染铁锈的白色棉布模拟实验。利用家中常用的消毒剂(如双氧水、高锰酸钾、碘酒、84消毒液、酒精、醋等),查出铁锈的主要成分,并设计三个实验,最后汇报实验成果。[案例6]月饼包装盒中“脱酸素剂”成分的探究初步实验观察是否能吸氧———猜测并验证成分中有铁粉———上网搜索资料,进一步通过实验确认成分———制取活性铁粉———自配“脱酸素剂”模拟实验。案例5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学以致用,使学生加深了氧化还原等知识的理解,还从中悟出生活中的一些基本常识(如消毒剂、洗涤剂等日化产品不能随便混用),更重要的是学会以化学视角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案例6学生在经历一番“折腾”后,收获颇丰,初步掌握了获取信息的方法、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步骤,科学态度、合作精神得到提升。教师除了精心设计组织一些生活化的实验探究活动,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些特殊的作业,如用地沟油制肥皂、酿造葡萄酒等。学生在“做中学”,不仅认识到隐藏在生活背后的化学知识、原理,而且还自己动手获得了有用的化学品,他们会感觉到化学不再是一堆枯燥的方程式,变得鲜活可亲起来了。这就会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更深刻地思考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主动地发现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养成学以致用的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探究意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本文来自于《教学仪器与实验》杂志。教学仪器与实验杂志简介详见
3结束语
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教学的生活化设计使实验成为“生长点”和“助推器”,激活了课堂,能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转化为自主探究,也使实验教学目标从训练学生的机械操作技能和解题应试能力转化为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上来。因而,它符合新课程改革方向,有待于广大化学教师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高中化学思政课教学设计doc 高中化学思政课教学设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