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讲话致辞 > 表态发言 > 正文 >

科技表态发言

来源:表态发言 日期:2018-04-16 浏览:

【www.haomaoyi.cn--表态发言】

科技局长表态发言

强化科技创新。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快研发机构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实施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0个、建成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2家,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南通市级以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家。加强产学研合作,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新增南通市级以上产学研示范企业20家。优化人才生态环境,放大政策激励效应,加快留学生创业园建设,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来我市创新创业。积极鼓励企业争创名牌名标,新增名牌12只、名标18只。

强化节能减排。严格执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提高区域环境质量。严把项目环保准入关,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增量。加快南部地区污水集中处理、滨海工业区污水处理厂、平潮镇污水处理厂等工程建设,提高污染减排能力。持续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坚决整治小化工、小印染、钢丝绳等行业,淘汰污染严重的项目和企业,抓好城市生活污染、农村面源污染和重点流域污染治理。继续开展“百家企业节能行动”,鼓励企业开发和应用节能技术及产品。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实施循环经济项目10个,培育循环经济示范企业1-2家

(二)加快开发开放,增强区域发展活力。

坚持把打造发展平台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关键,加大投入力度,优化资源利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提升项目承载能力。举全市之力,倾力打造“一带两区三园”发展平台。促进机电产业带集群化发展,加快培育风电产业,做精做强装备制造业,着力提升电子电器业,努力建设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地。做大做强省级开发区,坚持快拆迁与建配套并举,加快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积极创建省级生态园区。中心区围绕发展现代服务业,强化商贸、金融等服务功能;西区以建成省级精密机电特色产业园为契机,落户一批重大项目;加大南区基础设施投入,尽快实现“七通一平”。增强滨海工业区项目承载能力,加快基础设施配套、中心商务区拆迁和渔港建设,积极引进巨人型、临港型项目和新能源项目,加快形成自己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快大桥科技产业园实质性开发,高起点修编大桥科技产业园规划,推进新325线以南区域拆迁,加快启动区基础设施配套,主动承接上海、苏南等地的产业转移。放大家纺产业园带动效应,大力推进中国南通家纺城二期、三期工程和四星级酒店、浙商工业园建设,吸引更多的知名家纺企业投资。提升船舶海洋工程产业园竞争力,完善核心区控制性详规,抓紧公用码头、骨干道路、污水处理厂建设,打造全市跨越发展的增长极。加快构建道路交通网络,积极推动与南通主城区的互联对接,规划建设金通二大道、金通三大道、南通市东快速干道通州段等工程。实施226省道、225省道改造工程。高标准实施高等级公路绿色通道65公里,建设农村公路绿色通道196公里。

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坚持把招商引资与提升产业水平相结合,着力引进优势产业项目,拉动有效投入。依托船舶海洋工程、风电等新兴产业,引进和培育一批产业上下链互补型、延伸型项目。加快引进一批对家纺服装、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提档的产业关联项目。把服务外包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领域,力争实现新突破。充分放大大桥效应,主动承接上海、苏南等地产业转移,重点瞄准苏南台资企业、上海外迁企业、东莞电子产业,力争引进龙头型、基地型项目,特别是在引进世界500强企业上有重大突破。深入推进专业招商、企业家招商、会展招商、中介招商,构建全方位、多渠道的招商新格局。注重招商引资与税源培育并举,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加大政银企合作力度,创新担保方式,优化信贷结构,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有效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积极应对严峻的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综合运用出口退税、财政贴息等政策,保持外贸稳定发展。支持拥有自主品牌、核心技术的企业加大出口规模,扶持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延续出口能力,力争外贸自营出口13亿美元。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力争实现对外合作订单1.5亿美元。

提升资源利用水平。推动“飞地经济”取得实质性进展,促进镇区实现资源上互通共享、发展上联动共赢。积极实施强镇计划,加大投入,强化责任,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促进镇区特色化发展。抢抓省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性机遇,提升沿江沿海资源开发与利用水平,实施横港沙固沙护滩一期、海洋滩涂北区围垦等工程,新增建设用地3.4万亩以上,推进腰沙开发-论证,为跨越发展积蓄战略性资源。严格保护耕地,强化土地集约利用,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严格执行投资强度、容积率“双控”指标。继续盘活和利用闲置土地,积极争取直供地指标,抓紧实施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和“万顷良田”工程。鼓励标准厂房建设,力争建成150万平方米。

(三)切实改善民生,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促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对民生的投入,保证人民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加大富民惠民力度。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就业,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和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强化城乡统一规范的劳动力资源管理。落实创业优惠政策,为农民创业提供免费培训、小额担保贷款、微利项目贷款贴息等扶持。引导、支持教育培训机构、职业中介机构、规模以上企业与镇村之间加强合作,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提高培训券标准,帮助农民掌握劳动技能,培育新型农民。完善就业再就业援助制度,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困难家庭的失业人员、“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提供就业岗位2万人次,新增就业人数80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万人,充分就业社区实现全覆盖。

本文来源:http://www.haomaoyi.cn/jianghuazhici/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