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代码影评

来源:技术个人工作总结 日期:2020-05-17 浏览:

【www.haomaoyi.cn--技术个人工作总结】

源代码影评

  源代码影评精选(一):

  《源代码》影评:生命是一列无常的火车

  如果把电影拆解为多个要素进行分析,商业电影似乎是被技术包围的造梦过程。但是,也有一些作品是因为艺术气息和哲思内涵显得卓尔不凡的。比如早期的《黑客帝国》系列的禅意厚重,近来《盗梦空间》的玄机暗藏都算得上是该系列佳作。与这些佳作相比,《源代码》显得小而精,像一出精妙的折子戏。能够在好看的同时,又不乏思考,算是本年度好莱坞出品的商业电影中难得的佳作。

  由杰克吉伦哈尔扮演的科特斯蒂文斯上尉,本就应在遥远的阿富汗执行美军任务,但是一觉醒来,却处在莫名行驶在芝加哥的火车上。周围陌生的环境,满是不认识的人。而对面坐着的是从未见面,却在和他热情攀谈的女子克里斯蒂安……

  从一开始,这部电影就展现了好莱坞工业化的外在特质。这集中展现于一些只有特殊环境才能够构建出的景别中。比如航拍芝加哥的城市即景,不仅仅漂亮,也让偏青冷色的色调贯穿始终。旖旎风光之下,高速行驶的银白色列车里却蕴藏着想象不到的惊天秘密。这部电影比起很多商业大片,格局显小。人物常处在封闭的空间内对话。但是好在面面俱到的技术流特质,让电影“看起来很美”。摄影捕捉清晰,入画角度诡异,画面更却因为凌厉剪辑显得不凡。

  但是另一方面,这部电影因为结构打造出另类出了的效果。导演邓肯琼斯的上一部《月球》便是少有的特立独行之作,这一次则延续了前作的精髓。不仅仅对于科技的力道进行了视觉化的演示,且在人物的对话之间不断的探讨了科技的好坏。其实,比较起其在《月球》中对于克隆技术的展示,这一次的“穿越”让人成为了与时间赛跑的代码。每八分钟,法拉维拉加扮演的女军官古德温便会按下按钮,人物自动来到列车,开始抽丝剥茧,探寻真相,拯救所有乘客于危难之际。

  但问题在于,科技依旧是把双刃剑。这部电影里持续了好莱坞电影的特质:即人物具体行为反常规,但是总体思路真善美。科特上尉在每个短短的八分钟,体会到了很多难以言说的东西,做了蛮多不贴合常理的事件。但是这些行为都是由不合理的小细节构成的,比如每一次比起以往更出色的夺枪,袭警,应对炸弹。直到发现住蛛丝马迹。比如钱包之类的小细节。让人感叹剧作的细致与逻辑严密。但是,当故事到了值得思考的时候,他和克里斯蒂安几乎笑中有泪的看着喜剧演员表演。之后,烈焰袭来。生命止于一场无法看似阻止的爆炸。

  在《源代码》里,生命以八分钟为长度,无常的分割着前进的路途。实际上,比较一下,火车前进无法停止的寓意让这部电影对于生命的进退,我们的得失提出了思考。但是显然导演并没有在“八分钟”这样的场景中去将这种思考完成并深化。相反,只是用动作指引剧情,而把所有深思熟虑放在了主人公科蒂文斯上尉在脱离火车与任务,回到与古德温对话的片段中。并且将这个人物如何透过自身的努力改变冷酷制度的过程,不动神色的到达润物无声的效果。但是这样做的好处与弊端同样经典。相比硬件的出彩,这部戏的结构其实能够更好,想得能够更广,资料能够更深。但是导演显然差了一口气,显得有些不够深入。多多少少过于四平八稳。比起《盗梦空间》那种层次感强大的层层递进,显得是有些工厂与小作坊的区别。

  但是这样做的好处是让电影一丁点没有懈怠,故事的节奏甚至会因为这些商业元素颇多的动作场面发生巨大的改变。比起很多通篇杀到尾的傻老爷们战役。这部戏的动作场景不多却精细。比如跳车和打斗的画面,特效的使用加之演员的精湛表演给人极大的真实感。

  这部戏还有一个亮点,便是表演。对于扮演身处绝境的主角。之前的《活埋》实际上已经给出了一个表演范本,但是杰克杰伦哈尔显然并不逊色。在其从执行任务状态回归时更是明显的出色。那种早期的不解与惶恐,后期的疲惫与抵触,最后的毅然决然和执着都表现得很细致。对于一位男演员而言,有漂亮的蓝眼睛不如有超群的好演技更吃香。至于扮演古德温的法拉维拉加,没想到那个《在云端》里的女子有这样的转变。实际上,维拉加不属于第一眼美女,但是却有着在风情万种和冷酷职业两种模式之间切换的优势。当然,这个主角给她的发挥空间没有主角转变来得大,后期的剧情设置并不出乎预料,使得这个人物有些小小遗憾的平淡。

  也即是说,从外在的角度看,《源代码》像是个各方面均衡不错的商业片。但是内在的轮回与穿越稍稍唬人后,剧情的结构特质占了上风,看得人目不转睛。

  当我们把生命分割成若干个八分钟,会显得那么不同。点滴细节,集结于心。飘过的人,经过的事。在重新审视的同时给人以启示。于是我们在银幕下知晓,纵使平淡,却不能庸碌过一生。

  只因为,生命像是一列火车,带我们踏上的是未知却无常的旅程。

  源代码影评精选(二):

  《源代码》:关键不是剧情,是世界观

  首先,务必承认源代码作为一部科幻片带来的世界观思考是可跟一些经典电影媲美的。观看后我觉得其实有两种世界观能够思考。

  首先,理一下剧情。C(Colter即上尉)在战争中死去,被用作进入S(Sean)的身体一次又一次地回到到爆炸前八分钟调查爆炸起因。在一次次的重复中,最后发现嫌疑犯,但是要留意的是,除了一次C是在发现自己已经死亡时遇上故障强制拉回现实世界外,其他每次的结束都是以S的死亡结束,这是一个重要的情节。最后一次轮回,在结束八分钟的一瞬间,现实中的C死去了,但是世界并未结束,而是C继续以S的身份生存,而贴合情理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在这个世界里C也是存在的,因为爆炸案并未发生,而等着下一次恐怖事件而被启动!

  首先,读物理的我深知理论部分大家是能够忽略的,因为据我所知目前量子力学中的平行世界都处于理论阶段,并非像相对论一样,起码能够透过一些高速实验数据去证明其可信度。而且,如果模型没建好,很有可能因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的局限而无法验证。好了,此刻说明两种世界观。

  1

  男主角最后的世界竟然能够在现实中的C死去后依旧独立存在意味着,每次平行世界都是独立的即是如果之前的重复中S不是死去的话,C即使被拉回现实世界,S会继续活下去,即使对于“现实世界”来说,世界经已不在,也就是说每次平行世界是独立于创作者的。原理跟另一部电影《生死停留》相似,只是该影片中,心理医生发现自己的世界是病人临死前创作出来后,病人死去,导演并未告诉我们,医生是否也死去了(但是在苏醒前世界开始崩溃,猜测医生是挂掉了……),但是源代码就明确告诉我们,平行世界不会消失。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做梦,梦醒了,对于我们这群再也不会回到同一个梦里的人来说,梦境世界是已经没了,消逝了,但是事实上梦境中的人依旧会存在在那个世界里,并且认为其是真实的。

  哲学思考来了:我们是否活在别人的梦里,而那位仁兄是否已经离开了?

  2

  同样在1的前提下再想一下,因为平行世界不消失,也就是说之前C去抓凶手失败了列车依旧爆炸的世界继续存在,而在那里有一个C因为这场爆炸而会被启用……也就是说,我们无法判定我们一向看到的“现实世界”在爆炸发生前就有一个C来过阻止又失败了,然后一切就无限重复了。那上一个世界呢?是否又有另一个世界的C来过呢?这就像《异次元骇客》提出的问题,到底哪个世界才是真实呢?

  无论影片想说的是1还是2,唯一确定的是,我们会认为这个此刻的世界是真实的,而我们也没有办法判定这个想法的合理性。唯一能做的,无论这是梦还是真实的,我们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那就享受每一秒,做出不后悔的决定吧。

  源代码影评精选(三):

  《源代码》影评

  最新科幻动作惊悚巨片《原代码》充满惊心动魄又紧张刺激的悬疑转折,以高智商又快节奏的情节挑战观众对于时空概念的想象,描述一名美军特种部队上尉,被招募加入一场极机密的实验计划,却发现自己身陷一齐曲折离奇的特殊任务。

  柯特史蒂文斯上尉(杰克葛伦霍饰)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上惊醒,却不知自己为何身在此处?对面坐着对他微笑直视的陌生女子克莉丝汀(蜜雪儿莫娜汉饰),显然她认识他。柯特躲入洗手间,惊讶地发现镜中的人不是自己,而他皮夹中的证件显示他的身份竟是中学教师史恩,当他对周遭的一切毫无头绪、百思不解时,整辆列车却突然爆炸!

  几乎在同一瞬间,柯特再度惊醒,竟发现他身处某个高科技单位的隔离密室,视讯萤幕上一位女军官(薇拉法蜜嘉饰)要求他报告所见的一切。原先,他正在执行一项名为「脑波原始码」的极机密实验任务,奉命调查这宗芝加哥火车爆炸恐怖攻击事件。在这项前所未有的实验中,他的脑波被植入遇难者史恩的脑海中,以史恩的躯体重返整个恐怖攻击爆炸前八分钟的时空现场,企图透过景像还原,来追查炸弹客真凶,以便及时阻止下一波将危及芝加哥数百万人口性命的脏弹恐怖攻击。

  当柯特回到车厢爆炸前史恩的身体时,坐在他眼前的克莉丝汀,正是史恩的女友,但柯特根本不认识她,一心只想紧紧把握这短短的八分钟,去寻找任何与可疑炸弹客有关的蛛丝马迹。他务必一次又一次地进入史恩罹难前的身体,再从痛楚万分的爆炸中苏醒,与实验团队重新分析锁定目标后,又再次重返现场,重复经历可怕的火车爆炸,直到找出元凶为止!

  当柯特快要查出爆炸的真相与始末时,他发现就在一次次与克莉丝汀短短八分钟相遇互动后,竟对她心生怜惜,他获悉愈多的资讯,愈确信自己能够防止这个致命的爆炸事件发生。就在最后一次透过实验重返爆炸前现场时,他做了一个最大胆的决定──他不只要揪出真凶,还要救她一命!到底他能改变时空,扭转命运吗?

  有点复杂,表达的东西有点难理解,但恰好是我平时喜欢想的一些东西。

  外壳:人的思想能够收集,并导入程序中运行,外加量子理论的外衣,使的这部分思想能够自成一个世界,就好象我们从镜子里看到的是一个完整世界,纵然镜子被打破成无数个碎片,但每个碎片里体现的依然是一个完整世界。

  情感:如果你只有最后八分钟的生命,你会做什么?你期望得到什么?你会如何对待这短暂的时间(有点车轮子话,其实就是如何看待,如何做)?

  世界观:我们明白宇宙大爆炸理论,我们认为空间是从一个奇点爆炸扩散而来。然而时间是否也是从一个奇点爆炸扩散而来的呢?如果你能明白我说的那么平行世界之类的想法就能够理解了,世界的时间由一点扩散而来,变出无数枝杈,每个枝杈都不能回到,只能向前。它们之间有相似性又有特异性,导致从外面看来,好像出现了无数个世界(matrix里面就应也多少展现了这种想法)。

  人生观:我们究竟该怎样活着?活着就应如何定义?思想上的活是活吗?尊严是什么?利益又是什么?践踏别人的尊严而获益,该不该受到谴责?如果是透过践踏某一个人的尊严而让许多的人获益呢?

  其他: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一念之间,万物闪耀而出。诺兰曾说,每个人都是一个ideal;很多人说,每个人都是个小宇宙;综合起来,每个念头都是一个小宇宙。这个念头中的世界存在吗?真实吗?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如无所来,亦无所去,是谓如来。

  有点玄,但很好,值得探究。

  源代码影评精选(四):

  影片“源代码”讲述了一个有关记忆的科幻故事,但是影片在对技术背景的描述上花费的篇幅很少,只是一笔带过地介绍了主人公之所以能够不断的进入到火车爆炸前8分钟的时间段,是利用了把记忆转化为“源代码”这样一种技术,他使这段记忆变得能够由其他适宜的人随意读取。正是由于在技术描述上的不充分,才使观众对影片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但是同时也会产生许多疑问,主要疑问大概有三点:一是火车爆炸前那8分钟的时间中的所有景象和事情——不管是记忆形式或者是一段已经编好的源代码形式,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任何一个细节都具有必然性而不会有丝毫变化的,那么为什么在每次读取的时候都会有区别,直到最终突破了8分钟的限制,产生了那8分钟过完后的记忆中不可能存在的新的时间;二是那8分钟时间内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只存在于主人公的大脑中,相当于主人公用大脑透过读取其他人的残存记忆而想象的一个虚拟世界,但是当最终主人公的大脑停止运转时,虚拟世界为什么仍然会存在?三是最匪夷所思的问题,那就是这样一个只存在于大脑和电流中的、以数据形式存在的世界竟然会不透过人们的外在行为而直接改变了真实世界的历史,或者说真实世界竟然会按照虚拟世界中的进程而自动发生变化。

  对于第一个问题,如果说能用科学方法来解释,那就是进化。如同一种生物体在自然环境作用下,透过遗传变异会不断产生和母体有区别的下一代一样,这段已有的源代码在主人公主观意识的作用下也不断地进行重组变异,从而一步步逐渐地向主人公所期望的状况接近,直到到达了一个最优的形式,甚至于透过进化建构出了那8分钟以外的整个虚拟世界,这段“源代码”就像一个有机体一样,在环境(主人公自我意识)的作用下不断自我学习(或者说条件反射?)和发展,而每一次的爆炸/死亡的往返就相当于源代码产生了下一代,每一代都比上一代对主人公意识期望的贴合程度更高。但其实意识与源代码的关系并不像环境与生物体的关系一样简单,一方面意识对源代码施加了能够促使其进化的作用力,另一方面意识也在源代码所建构的情境中存在,根据情境选取虚拟世界中的行为,能够说这二者都是有机体,而且是互为环境,源代码为意识的存在带给场景,而意识的力量促使了源代码发生进化。从它所讲述的科技方面的资料上看,这部影片甚至能够看作是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一个探讨。

  对于第二和第三个问题而言,现有条件下的科学还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从科学的角度我们还无法想象记忆和程序能够脱离介质独立存在,甚至于对现实世界施加直接的影响。这样的资料也许更多的是一种哲学层面的思考,就像是那本《苏菲的世界》中透过以想象中的人物的主观视角来讲述故事,而想象人物开始逐渐产生自我意识,发现真相直到最终彻底摆脱作者独立存在来探讨虚幻和现实的关系那样,该影片也想透过这些情节对人类意识究竟能够以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程度对现实世界产生影响的问题进行探讨。很显然,影片对人类意识是持用心的态度并给与了充分的肯定,在那里似乎能够看到存在主义的影子。

  源代码影评精选(五):

  《源代码》:一次逻辑漩涡的叠加,一个子宇宙的建立。

  很多人说邓肯琼斯的《月球》因为预算或者其他方面的压力,有遗憾之处。但我觉得恰恰是这些限制,才使得导演集中注意力在剧情和人物的刻画上,没有过多过滥的渲染科幻特效,收敛得当,聚焦准确。同样《源代码》保留了这一良性的拍片原则,使影片干净简练,情节人物焦点清晰,没有繁枝碎节以及花哨的高科技镜头和特效,却能以细节和节奏以及睿智打动观众,兼具了艺术和商业气质。

  《源代码》这名字起初听起来有些俗套,给人印象可能充其量是部《电子世界争霸战》之类的科幻快餐,又或政治阴谋商业间谍之类的IT动作片。但看过之后你会发现这个源代码的含义非比寻常,叠加了多重好处,直指我们宇宙终极哲学问题-Whoweare?我们是谁?

  影片借用了多重世界的物理理论,轻而易举将观众带入逻辑漩涡不能自拔,不要说普通观众,就是物理学家也对这个概念云山雾绕。

  简单来说量子多重世界是说在每一个量子结合点宇宙分成两半,宇宙分裂过程不会停止,所有可能的世界都与我们共存。

  物理学家弗兰克曾说到“因为我们明白有无限多个与我们稍有不同的世界正过着与我们平行的生活,我们明白每时每刻都有更多的世界出现并占据我们的各种可供选取的将来,这些想法萦绕心间,让我们备受折磨”

  片中博士的科学装置能够解释为将火车遇难者sean脑电磁余波量子信息化,做成一个封闭的小量子信息包,然后植入一段新代码,新代码能够在封闭量子包产生的无数多重小世界里搜索目标。但博士忽略了一个问题,既然量子世界拥有全部可能,那么封闭的小量子信息包也会出现不是封闭的可能。于是新代码(男主人公Colter)利用这个可能成功跳跃到封闭的信息包外,延续并建立了新的开放世界。

  有人说多重世界分为”先置“与”后置“,其实这是一个混淆的概念。平分成另外两个的宇宙前的宇宙也是无数多重叠宇宙当中的一个。

  在这种情形下,每一个宇宙都像别的宇宙一样是真实的,生活在每个宇宙中的人都会说他们的宇宙是真正的,其他宇宙是想象的或虚构的。

  这就引申出一个哲学问题,主观宇宙,或者说人择原理宇宙。对于《源代码》这部影片,摄影机所跟踪记录的这个屏幕上的影像才是真实的宇宙,甚至包括我们观看这部电影的每位观众对于屏幕上的世界都是虚构的。

  影片中男主人公始终是以直升机失事驾驶员Colter的面孔出现,这是一个绝对的主观视角,他的所有行为都是针对他处的宇宙。这也引发了一个残酷的问题,那就是被他们所创造出新的多重宇宙中,有很多宇宙中这列火车照样爆炸,之后核弹照样会在那个宇宙中的芝加哥成功爆炸而使大批那个宇宙中的人类死亡。也有人说,每个人都有一个和自己对应的宇宙,over了,那个宇宙也就不存在了,或者说你没有在那个宇宙,那个宇宙对你来讲就是无。

  形象化解释譬如一条铁轨,前方有个路口有无数条分叉轨道,并且每一条都无限长,一辆同时有无限叠加状态的火车,到达路口变成无数辆火车同时行进在每条分叉铁轨上,而每条铁轨互相分离互不干扰,对于其中任何一条铁轨上的火车,其他铁轨永远不存在。

  片名《源代码》既包含我们通常好处上的计算机信息编码的概念,暗示我们的世界只但是是信息的映射,具有不确定性和可操作性,另外暗示世界的存在是由于本体或本源的主观映射。

  影片结尾Colter和christina来到芝加哥千禧公园中的英国雕塑家安尼什·卡普尔设计的cloudgate(云门)面前,巨大雕塑明亮的弯曲表面上隐隐映射出sean的面庞,由扭曲变成平直,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源代码”Colter,将在这个新分立的世界中以sean的形态延续下去。

  英国雕塑家安尼什·卡普尔设计的cloudgate(云门)

  然而Colter也将面临被卷入逻辑漩涡的风险,起码这个时刻将有两个拥有相同历史的源代码存活在一个世界里,当生物仓里的只有半个身躯的Colter执行任务时,将会有两个信息拥有同一个父亲。有点《恐怖油轮Triangle》和《时空罪恶Cronocrímenes,Los》中的叠加态的苗头。

  “一切都会好起来”这句话Colter在车上莫名的要求christina对他说过,暗示出这句话可能是上一个多重世界的Colter留给他的。

  影片中反复出现Colter要和父亲通话的情节,也暗示出可能的父宇宙和子宇宙的关系。屏幕上展现的这个Colter也有可能是前一个多重世界创造出来的,或者每一个子宇宙都是前一个父宇宙分裂出来的。

  至于sean,至少是以火车爆炸这个宇宙分支构建出的多个宇宙中的sean,无论哪个宇宙,爆炸事件点后他都不会存在。那里构成一个逻辑死漩涡,即Colpter不借用sean的行动力,爆炸将不可避免,sean必须会死。如果覆盖了sean的脑信息,没找到炸弹,sean会死。找到炸弹,sean的脑信息就会被完全覆盖,sean实际上已死。如果Colpter想回原始世界,就务必自杀或其他方式毙命,那么sean还是会死。所以无论如何sean从火车爆炸这个大分支中所有状态都必然是死,那么Colpter脑信息借用sean存活下来就成为最佳选项。

  另外,不得不提几个月前的《盗梦空间Inception》,其中梦的概念能够完全转换成多重世界的概念。每一个进入梦境的时间点就是我们所说的量子多重世界的分化点,在《盗梦空间》中,一个人在睡觉点能分化成睡觉的人和梦中行动的人,在量子世界中即每个量子点能分化出两个世界。《盗梦空间》采用的是树状结构,而《源代码》则是平行结构。

  源代码影评精选(六):

  《源代码》影评:好科幻不必须光怪陆离

  一般能真正征服影迷的科幻片大都是《星球大战》、《星际迷航》、《阿凡达》、《黑客帝国》这种视觉效果十分突出的巨制,你很难想象一部没有大牌明星压阵,没有天文数字的财力做后盾,没有光怪陆离的华丽视效支撑的中小投资科幻作品能让观众看得酣畅淋漓,甚至取得《盗梦空间》那般的过硬口碑。但邓肯琼斯很简单就做到了,他那成本低廉但创意惊人的《月球》让观众看的啧啧称奇,如今他的又一部力作《源代码》再次证明了邓肯琼斯那让人嫉妒的才华和想象力,同时这一次,在《源代码》中他那遗传自摇滚巨星老爸的摇滚精神也让整部作品充实而流露出一种别样的魅力。

  从《月球》到《源代码》,邓肯琼斯的作品都以实打实的创意和想象力来征服观众。《月球》乍一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机器人瓦力》,一个思念家乡的宇航员独自生活在月球,只有一台机器人做伴,但随着故事慢慢发展,直到男主角发现自己是复制人真相的时候,这部制作有些寒酸的小科幻片竟然瞬间上升到了人性伦理的高度,这就如同一个骨瘦如柴的老头在众目睽睽之下几招间便撂倒了一个虎背熊腰的大汉一样让人意外又惊喜。

  《源代码》也是如此,从一开始杰克哈伦哈尔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占用了一个陌生人的身体就开始设置悬念埋包袱,然后一步一步解包袱,到发现自己成了军方的工具之后,也揭秘出一个涉及到生命伦理的政府阴谋,但本片巧妙的地方也是超越《月球》之处就在于《源代码》设置了一个意外的开放式结局。一般而言科幻片都是事先设置一个能让观众快速全面认知的世界观,《源代码》则是另辟蹊径,只是在片中隐约交代出一个关于量子力学的理论,源代码计划也只是一项刚处于实验阶段的新技术,就算是军方也没有研究明白,所以电影最后才能有一个那么意外又能被观众理解的绝妙结局。这即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邓肯琼斯凭借出色的想象力带给观众一种全新的惊喜感觉。相信当观众看到电影真正结局的时候,都会不约而同地赞叹电影的巧妙。

  邓肯琼斯的电影虽是以创意取胜,但却不是空乏其神,相反,无论《月球》还是《源代码》,你都能从中明显感觉到邓肯琼斯那强烈的表达欲望。能够发现《月球》和《源代码》最终都上升到了生命伦理的高度,而且无一不是个体凭一己之力对抗官方,企图冲破生命的谎言和束缚,这大概是遗传自他的父亲。邓肯琼斯的父亲大卫鲍伊是著名的摇滚巨星,而邓肯琼斯这种追求生命真相和自由的强烈理念,也正是摇滚乐那自由的灵魂之所在吧。总之看他的电影,观众总能明显感觉到那种锐利的才华和不安份的激情,就如摇滚歌手在舞台上用嘶吼来宣泄自己对生命的迷惘和拷问。

  继电影《月球》之后邓肯琼斯再次用《源代码》证明了自己的才华,同时他也成功开辟了一条崭新的科幻电影创作路线,不用大投资,不用灿烂的视效,纯粹凭借过硬的创意和想象来征服观众,这似乎也说明了:好科幻,不必须光怪陆离,如果科幻电影的创意经得住考验,同样会很吸引人。

  源代码影评精选(七):

  《源代码》:不只是八分钟的循环

  在最近的一段时间中,越来越多的科幻电影开始进入我们的视线。从年初的《关键第四号》到中期的《天际浩劫》再到这部《源代码》。这些影片似乎都在向我们传递同样的一种信息,那便是一种美式主旋律。

  在这部《源代码》中,杰克吉伦哈尔所饰演的男主人公需要在“八分钟”的时间里火车中找出那个安放炸弹嫌疑犯,当“八分钟”时间结束的时候火车会爆炸,他会被重新拉回到现实世界之中。当然,失败之后他能够继续,但是他拥有的次数并不会很多,因为在现实中六个小时之后一个巨大的爆炸即将在芝加哥炸响。而与此同时身心的煎熬也让他备受折磨,未知,绝望,恐惧。

  影片开局就像是一场现实的版的的电子游戏,虽然残酷,但导演在最后对这种游戏模式并不买账,因为他意图透过整部影片来建立一个自圆其说的虚拟世界。影片中的实验室负责人一向在强调“这任务并非是时空穿梭”,但其实这只但是是换了个说法,杰克吉伦哈尔所饰演的男主人公的意识每次回到同一个时间节点,发生的事都大体一样却又有所不同。第一次醒来时克里斯蒂娜告诉他她取消了某事,然后挂了个电话,并没有帮“肖恩”擦鞋上的可乐。第二次醒来时克里斯蒂娜告诉“肖恩”她注册了法律课并准备到印度去,没有电话响起,并且帮他擦了鞋上的可乐。因此每一次的穿越我们都可看成是启动了一个新的平行时空。

  影片中对于“源代码”系统的设定,似乎并没有来得及去完善,而是需要细心的观众在观影后自圆其说。与以往的相同类型的科幻片做个比较,我们似乎找到了《盗梦空间》等等类型片的影子。但是当我们看到最后就不难看到这部新片的优势所在了。

  《源代码》最大的新意在于最后“八分钟”所完成的突破,那便是把“源代码”系统发展成一个独立的平行时空。借助于平行时空,生命的存在形式就变得丰富,在现实世界中只剩残躯,濒临死亡的男主角,在“源代码”的世界里超越了“八分钟”的游戏宿命。我们看到在最后的“八分钟”里,古德温违背上级的命令,回到车上之后,他迅速抓住了嫌犯,然后从容的给自己的父亲打了电话,之后与克里斯蒂安表白。他没有浪费“八分钟”里的分秒时间,因为在回到火车上之前就思考好要如何做。时间定格的画面将整部影片中最美的部分展示的一览无余,每个人都在笑着,车上的生活变得平静。似乎在外人看来这只是一个定格,或是一幅图片,但是对于在“源代码“所构建的平行时空之中,这样的一种画面是一种象征或者更是导演的一种为妙的想象。就像在影片结尾部分我们看到在真实世界中,无论是那个自私虚伪的负责人,还是充满同情心的女助手,都在为抓住凶手而欢呼。但他们并不明白另一个平行时空的继续存在。在这个无需肉体的世界里,士兵柯尔特即解救了所有的无辜平民。而柯尔特给女助手发的信息,再次避免了启动“源代码”的死循环,就像当年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桃源村一样,平行时空中的人们不再需要肉体,他们只需要

  某种情感的归属,或是某种精神的支撑,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源代码”不再启动。

  就像结尾柯尔特最后一次回到火车上,所向我们传递的信息一样:“当一个人醒过来的时候,如果他很清楚自己在接下来的“八分钟”里将要做什么,那么他必然是幸福无比的。”我们每一个人虽然都不是占卜师,但是试着去预测你生命中即将开始的“八分钟”我相信必须会有一个不一样的精彩在等待着你,因为你已经具备了改变一切的潜力。

  源代码影评精选(八):

  《源代码》——俗套的好故事

  往往由于人物与故事之间的失衡,常常导致一部电影无法成为经典。

  《源代码》是一个好故事。所谓的好故事是说,一年之后当你忽然想起这电影,你依然会记得:火车、八分钟、爆炸、时空穿梭……透过这些情节你会在脑海中慢慢的把这个故事串起来。但是在人物塑造方面这电影确实乏善可陈。除了吉伦哈尔,你几乎不会对任何一个主角有印象。而且说实话,这一个多小时的电影中吉伦哈尔给观众留下的印象还不及他在《荒野求生》中跟随贝尔穿越冰岛时的形象鲜活。当然,这本身可能不具备比较性,但是这却能够说明一点:在人物关系较为简单的电影中,导演就应透过镜头与细节去丰富人物的个性。《荒野求生》中吉伦哈尔跟随贝尔爬过了悬崖上的绳索,那一刻我绝对被他打动,并深深爱上这个演员。而爬过绳索之前吉伦哈尔表现出的纠结与恐惧,以及爬过绳索之后的成就感与自我实现都已经不是表演。

  回到《源代码》这部电影,电影的故事并不复杂,出场人物也相对较少,人物之间也不存在深层次的复杂关系。就应说单纯靠故事,已经足以抓住观众的眼球。也可能恰恰因为这一点,编剧和导演忽略了在人物塑造上该下的功夫,从这个角度讲,电影浪费了一个好故事。

  在那里,我们能够拿《源代码》与《盗梦空间》做一个比较。这两部影片有类似的演绎方式,但是《盗梦空间》在人物塑造上要超出《源代码》很多。除了那个令人脑子飞转的故事,《盗梦》中的人物纷杂却个个鲜明。这不仅仅因为人物细节刻画的很成功,最重要的是电影中任何一个人物都不是孤立的,人物之间存在依存关系。在《源代码》中,仅有的几个人物之间这种依存关系显得十分薄弱。除了吉伦哈尔与那个女操作员之外,甚至连主人公与女主角之间的关系也可有可无。这不能不说是影片的一个败笔。

  总之,《源代码》本来是有潜质成为年度最好的电影之一的,但是由于人物的苍白,使影片的整体影响力下降不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源代码是什么 源代码2

本文来源:http://www.haomaoyi.cn/gerenzongjie/23227.html